AI导读:

近日,多家科技创新企业IPO申请获受理,标志着更多科技创新企业涌入中国资本市场。随着改革措施推进,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的制度包容性和适配性增强,为优质未盈利科技型企业带来融资新机遇。同时,新股发行市场化改革有望进一步提速,更多增量资金有望入场。

● 本报记者昝秀丽

近日,傲拓科技IPO申请获上交所受理,成为今年首单获受理的科创板IPO申请;永杰新材、汉朔科技分别在上交所主板、深交所创业板上市交易;华汇智能IPO申请获北交所受理。这一系列事件标志着更多科技创新企业正在涌入中国资本市场,不断提升其“科技含量”。

市场专家指出,随着“支持优质未盈利科技企业发行上市”、“稳妥恢复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适用”以及“进一步增强多层次市场体系的包容性”等改革措施的推进,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的制度包容性和适配性正在逐步增强,为一些优质但未盈利的科技型企业带来了融资的新机遇。

资源正向“硬科技”领域聚集。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已成为资本市场的一项重要任务。今年以来,新股发行情况明显反映了这一趋势。截至3月16日,共有18家企业完成A股IPO,其中信息技术、材料、医疗等板块占比居多,科创板和创业板上市的企业占比超过60%。这表明金融“活水”正在进一步向硬科技领域汇聚。

国泰君安证券新股研究首席分析师王政之提到,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将加快健全专门针对科技企业的支持机制,释放了积极信号,凸显了对科技创新企业上市的支持。申万宏源研究新股策略首席分析师彭文玉表示,新股发行遵循逆周期调节原则,兼顾一二级市场协调发展。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了改革优化股票发行上市和并购重组制度的要求。证监会党委表示,将增强制度的包容性和适应性,支持优质未盈利科技企业发行上市。分析人士认为,新股发行市场化改革有望进一步提速。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荀玉根认为,融资端政策将持续支持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例如,推动股市制度完善,增强对科技企业的包容性和适应性;加快金融产品创新,引导资金关注科技创新;进一步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联动,为科创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融资服务。

证监会关于“稳妥恢复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适用,尽快推出具有示范意义的典型案例”的表态备受关注。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指出,这一举措对于我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将显著增强资本市场的包容性和适应性,为拥有核心技术和发展潜力的科技企业开辟直接融资渠道。

监管部门还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赴境外融资,以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高盛亚洲(除日本外)股票资本市场联席主管王亚军预计,境外上市备案效率将持续提升。

投资与融资相辅相成,只有投融资平衡发展,资本市场才能形成良性循环并健康发展。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稳住楼市股市写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并提出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市场人士分析,投资端改革提速将带来中长期资金的加快入市,为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瑞银集团中国区总裁、瑞银证券董事长胡知鸷表示,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这将激发市场活力,推动资本市场向“新”、向稳、向质发展。

近期,A股市场分红、回购、增持现象持续不断。东方雨虹日前披露了调整2024年度利润分配预案的议案,并计划在2025年半年度报告披露后推出中期分红预案,以保障投资者回报水平整体稳定。

社保基金、企业年金等中长期资金入市空间仍较大。中信建投证券政策研究首席分析师胡玉玮预计,通过放松投资比例限制、优化考核机制等措施,2025年这些新增入市资金规模或超千亿元。

未来,更多增量资金有望进入市场。吴清透露,相关部门正积极推进长期资金长周期考核政策文件的制定修订工作,并将尽快推出;证监会也将在即将推出的公募基金改革方案中,进一步提高公募基金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比重。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