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4月28日,鸣鸣很忙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2024年门店零售额达555亿元,全年交易单数超16亿笔。鸣鸣很忙通过创新零食量贩模式、直连厂商压缩成本、数字化建设等措施实现快速发展,计划将IPO募资用于门店拓展和升级等方面。


4月28日,据港交所文件显示,湖南鸣鸣很忙商业连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鸣鸣很忙”)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这一消息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招股书显示,鸣鸣很忙2024年门店零售额(GMV)高达555亿元,全年交易单数突破16亿笔,持续深耕“量贩模式”。截至2024年底,鸣鸣很忙在全国28个省份拥有14394家门店,其中约58%位于县城与乡镇,旗下“零食很忙”与“赵一鸣零食”已成为深受国民喜爱的平价零食品牌。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按2024年GMV计算,鸣鸣很忙不仅是我国最大的休闲食品饮料连锁零售商,还位列我国第四大食品饮料连锁零售商之列。

年交易单数再创新高,超16亿笔

“零食很忙”创立于2017年,“赵一鸣零食”则于2019年起步,两者于2023年11月合并,共同打造“鸣鸣很忙”品牌。

招股书披露,鸣鸣很忙近年来业绩迅猛增长,2022年至2024年收入分别为42.86亿元、102.95亿元、393.44亿元。同期,经调整净利润也大幅提升,分别为0.81亿元、2.35亿元和9.13亿元。

数据显示,2024年,鸣鸣很忙99.5%的收入来自向加盟店和直营店销售商品,加盟费及服务费收入占比极低。加盟商数量从2022年的994家迅速增加至2024年的7241家,展现出强大的市场吸引力。

零食行业专家指出,鸣鸣很忙的收入模式并非传统的“品牌方赚加盟费”逻辑。而是通过提供品牌赋能、选址支持与标准化运营体系,助力加盟商提升单店运营效率,实现生态共赢。

鸣鸣很忙创新性地打造了零食“量贩模式”,通过供应链重构、创新产品开发、提升逛店体验等举措,实现了快速发展。目前,鸣鸣很忙已与《2024胡润中国食品行业百强榜》中约50%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商品直供渠道畅通无阻。

截至2024年底,鸣鸣很忙在库SKU数量达到3380个,其中约25%为定制化产品。在产品包装规格上,超4成产品采用散装称重的形式,提升了品类灵活性和尝新友好度。单店SKU数量一般不少于1800款,是同等规模商超的两倍,配合每月上新百款产品,形成了“高频上新—数据反馈—快速调整”的闭环,有效增强了消费者黏性。

2024年,鸣鸣很忙全年交易单数超过16亿笔,会员总数达到1.2亿,会员购买人数1.03亿,年复购率高达75%,彰显了其强大的市场影响力和消费者忠诚度。

“薄利多销”量贩模式显成效

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鸣鸣很忙毛利率稳定在7.5%—7.6%区间,净利润率则从1.7%提升至2.1%,经调整后净利润率保持在2.3%的稳健水平。这三年来的稳定表现充分验证了鸣鸣很忙“薄利多销”量贩模式的可持续性和竞争力。

鸣鸣很忙通过直连厂商压缩中间环节,依托36个仓库、300公里仓储辐射圈与24小时物流体系,将存货周转天数压缩至11.6天。由此节省的成本直接转化为对消费者和加盟商的价格让利,进一步提升了市场竞争力。

在数字化建设方面,鸣鸣很忙持续投入,构建了一支专业的数字化团队,打造了覆盖选品采购、仓储物流、加盟商及门店管理等全流程的数字化能力。通过部署数字化订货系统、全数字化的仓储管理系统和运输管理系统以及自主开发的门店零售“智能中台”,鸣鸣很忙实现了运营效率的显著提升和标准化水平的全面提升。

鸣鸣很忙计划将IPO募资主要用于门店拓展和升级、供应链优化及数字化建设等方面,以进一步提高市场渗透率并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

业内专家表示,鸣鸣很忙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高质价比”的产品和优质的购物体验,还带动了创业就业,激发了区域经济活力。在“扩大内需、提振消费”的政策背景下,其“薄利多销”量贩模式为零售行业带来了全新的发展路径和启示。

今年4月13日,鸣鸣很忙发布《致中国食品出口企业》公开信,表达了与中国优质食品出口企业加强合作、共同开拓内需市场的意愿。鸣鸣很忙愿发挥终端渠道优势,为中国优质食品出口企业设立“专项对接通道”,探索更多合作机会。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