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IPO市场春意盎然,溜溜果园、三只松鼠、沪上阿姨等争相上市
AI导读:
港股IPO市场春意盎然,溜溜果园、三只松鼠、沪上阿姨等多家食品饮料消费企业都在积极谋求港交所上市。背后动因大同小异,有的是因为对赌协议压力,有的是希望在“百亿”业绩基础上更进一步,还有的希望在下半场竞争中抢占先机。
最近,港股IPO市场春意盎然,多家食品饮料消费企业,包括溜溜果园、休闲零食巨头三只松鼠、新式茶饮品牌沪上阿姨等,都在积极谋求港交所上市。背后的动因大同小异:有的是因为对赌协议压力,急需上市;有的是希望在“百亿”业绩基础上更进一步;还有的则是希望在下半场竞争中抢占先机,获取创新、融资、出海等更多发展机遇。
溜溜果园:背水一战,冲刺港股IPO
近日,溜溜果园正紧锣密鼓地筹备港交所IPO。这是继2019年主动撤回A股上市申请后,溜溜果园再次向资本市场发起冲击。与上次相比,此次营收规模几乎翻倍,利润也大幅增长,同时找到了新的增长点——梅冻。招股书中,溜溜果园以中国果类零食领军企业和梅产品领导者的姿态,向投资者讲述新故事。
招股书显示,2022~2024年,溜溜果园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1.74亿元、13.22亿元及16.16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0.68亿元、0.99亿元和1.48亿元,毛利率稳定在35%~36%。过去3年里,营收和净利均保持持续增长态势。
然而,溜溜果园也面临“短板”,即过于依赖大单品战略。目前,梅干零食为公司核心产品,2024年全年收入9.74亿元,占总收入60.3%。如何拓宽梅子的商业边界,成为溜溜果园亟待解决的问题。
此外,溜溜果园还背负着对赌协议的重压。此前,为引入华安基金、芜湖基金等投资方,实控人杨帆签订了对赌协议。协议规定,若2025年内未能成功上市,投资方有权要求回购股权,并按6%单利计算利息,潜在赎回金额高达0.8亿元,相当于溜溜果园全年净利润的54%。
现金流方面,溜溜果园同样不容乐观。截至今年2月28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已无法覆盖短期银行借款,缺口超过2亿元。因此,港股上市对溜溜果园而言,无疑是关乎“生死存亡”的关键一战。
三只松鼠:重返百亿,剑指200亿
近期,休闲零食巨头三只松鼠也提交了上市申请书,正式开启“A+H”两地上市之旅。此次港股IPO,三只松鼠拟将募资净额用于加强供应链、销售网络及品牌知名度,拓展产品组合及品牌矩阵;同时,还计划在行业价值链中建立战略联盟和进行收购;以及用于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企业用途。
三只松鼠自2019年7月登陆A股市场以来,一直秉持“全品类+全渠道”的经营理念,其中坚果是公司的核心品类。公司打造了每日坚果、夏威夷果、开心果、巴旦木、腰果、坚果乳等超20款亿级大单品。
然而,随着传统电商平台流量红利的衰退,三只松鼠自2020年起经历了连续四年营收下滑,直至2024年才重回百亿元大关。招股书显示,2022~2024年,三只松鼠营收分别为72.93亿元、71.15亿元和106.22亿元;净利润也逐年攀升,分别为1.29亿元、2.20亿元和4.08亿元。
尽管重返百亿营收,但三只松鼠仍面临挑战。如何守住这百亿业绩成为当前最大的难题。在三只松鼠2024年全域生态大会上,创始人章燎原表示,公司接下来的目标是在2026年营收达到200亿元。然而,目前营收刚破百亿元,三只松鼠还需付出更多努力。
当前,零食行业高度分散,大量白牌占据市场份额。三只松鼠想要维持快速增长,难度较大。业内人士认为,三只松鼠港股IPO只是新起点,在万亿规模的零食战场上,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沪上阿姨:离上市仅一步之遥
近日,新式茶饮品牌沪上阿姨正式通过港交所聆讯,即将登陆港股市场。沪上阿姨将成为继奈雪的茶、茶百道、古茗、蜜雪冰城后,港股市场上的第5家新式茶饮品牌。
沪上阿姨如何在众多新茶饮玩家中脱颖而出?记者了解到,沪上阿姨将自己定位为现制茶饮店品牌,旗下拥有沪上阿姨、沪咖和轻享版三个品牌概念。主打品牌沪上阿姨包括鲜果茶、多料奶茶、轻乳茶等,产品价格在7~22元;沪咖主打咖啡产品线,价格在13~23元;轻享版则主打性价比,产品包括多料奶茶、轻乳茶、水果茶和冰激凌,价格在2~12元。
从商业模式来看,沪上阿姨主要靠B端盈利,即向加盟商销售物料及提供服务。2024年,B端营收占比高达96.5%。加盟商相关收入主要有两大板块:一是向加盟商销售货物(包括食材等原材料、设备);二是提供加盟服务。
近两年,沪上阿姨门店数量快速增长,由2022年底的5307家增长至2024年底的9176家。随着品牌发展,沪上阿姨过去3年来营收和净利均大幅增长。招股书显示,2022~2024年,年内溢利分别为1.49亿元、3.88亿元、3.29亿元。
然而,“万店”规模在新茶饮领域并不稀缺。目前,行业竞争日趋激烈,整体营收增速放缓。各大品牌纷纷在产品创新、下沉市场等方面展开厮杀。这也是沪上阿姨必须面对的挑战。新零售专家鲍跃忠认为,茶饮领域必将有新业态持续迭代,但根据市场变化创新出更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仍是整个行业比较欠缺的。
(文章来源:信息时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