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科创板年内第三家企业健信超导获得受理,拟募资8.65亿元用于扩产。健信超导是全球最大的超导磁体独立供应商,专注于医用磁共振成像MRI设备核心部件的研发,打破了国际巨头的垄断,推动了MRI设备的国产化进程。

  科创板年内第3家企业获得受理,标志着“科创板八条”的政策效应持续放大。

  近日,上海证券交易所(下称“上交所”)官网披露,宁波健信超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健信超导”)的科创板首发申请获得受理,成为年内第三家获此殊荣的企业。

  招股书显示,健信超导是全球最大的超导磁体独立供应商,专注于医用磁共振成像MRI设备核心部件的研发。在GE、西门子等国际巨头长期垄断该领域的情况下,健信超导成功实现了主流零挥发超导磁体的自主设计和规模化生产。

  健信超导拟募资8.65亿元,用于年产600套无液氦超导磁体项目、年产600套高场强医用超导磁体技改项目、新型超导磁体研发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今年以来,A股市场“科技叙事”逻辑愈发清晰,科技型企业纷纷抢滩科创板。傲拓科技、昂瑞微等企业的科创板IPO申请也先后获受理。

  5月7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近期将出台深化科创板、创业板改革政策措施,以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并推动典型案例落地。

  拟募集资金8.65亿元扩产

  招股书显示,健信超导本次拟公开发行不超过4192万股A股,拟募集资金8.65亿元,全部用于公司主营业务相关的项目及主营业务发展所需的营运资金。

  具体而言,资金将分别投入年产600套无液氦超导磁体项目(2.75亿元)、年产600套高场强医用超导磁体技改项目(2.6亿元)、新型超导磁体研发项目(2.4亿元)以及补充流动资金(9000万元)。

  

  技术打破国际垄断格局

  健信超导成立于2013年,主要产品包括超导磁体、永磁体和梯度线圈,这些产品构成了MRI设备核心部件的主要成本。

  在医用磁共振成像(MRI)核心部件领域,国际巨头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然而,健信超导通过突破核心技术并实现规模化制造,打破了欧美、日本厂商的垄断,推动了MRI设备的国产化进程。

  健信超导的1.5T零挥发超导磁体已实现批量生产,并切入头部整机企业供应链,有望改变行业格局。

  

  近两年营收均超4.2亿元

  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4年,健信超导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59亿元、4.51亿元和4.25亿元,净利润分别为3463.50万元、4873.47万元和5578.39万元。

  在全球市场,健信超导以4.2%的市占率位列MRI超导磁体领域第五、国内第二。同时,其永磁体业务也表现亮眼,2024年全球市占率达61%,居行业第一。

  政策层面,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国产医疗设备发展的政策,为健信超导等本土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