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瑞股份撤单引关注 IPO现场检查机制待完善
AI导读:
财联社报道,双瑞股份撤回创业板上市申请,成为观察IPO生态典型样本。年内超23家企业过会后终止IPO,现场检查高撤单率引发市场对检查功能的分歧,专家称需完善市场定价及责任分担机制。
财联社7月8日讯(记者高艳云)过会企业主动终止IPO案例,将审核末端复杂性推向台前。7月5日,深交所公告,双瑞股份撤回创业板上市申请,保荐人中信建投同步提交撤回申请,深交所终止审核。该案例叠加“过会后撤单”“曾被现场检查”标签,成观察IPO生态典型样本,有三方面值得关注:一是双瑞股份属2023年第一批首发申请企业现场检查抽查对象,IPO现场检查高撤回率受关注;二是双瑞股份IPO项目去年11月1日过会后仍终止,年内已有超23家企业过会后终止IPO;三是超高撤单率折射检查威慑力,但“现场检查是风控工具还是劝退利器”的讨论不断。

去年11月1日,深交所上市审核委员会发布审议会议结果公告,双瑞股份符合发行条件等,但上市委会议现场问询关联交易与独立性问题。根据双瑞股份申报材料,公司向实际控制人中国船舶集团及其下属企业采购和销售金额均较大,还存在合作研发情况。上市委会议要求双瑞股份说明与实际控制人及其下属企业采购销售原因及合理性、合作研发具体情况、关联交易是否影响经营独立性等。财联社记者向保荐机构询问无果,目前尚无准确信息披露双瑞股份终止上市原因,但有消息称主要是公司实控人内部决策。

截至7月8日,2025年以来已有超23家企业在过会后终止IPO,其中17家未提交注册即撤回,6家在注册阶段终止。东吴证券、国泰海通证券等各有2单过会后终止的IPO项目,广发证券、国金证券等各有1单。作为曾被现场检查的企业,双瑞股份终止再度关联到市场对现场检查效果的讨论。2023年第一批抽中检查的5家企业全部撤材料终止IPO,2023年3批次共17家被检查企业中,14家撤回材料终止IPO,占比达82.35%。2024年抽检的4家企业中,亦有半数撤回。2025年,中证协已开展2批次现场检查,涉及14家项目,目前均处于受理阶段。

IPO现场检查机制自2017年启动以来,在IPO审核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制度不断完善。2023年11月,证监会对《首发企业现场检查规定》进行修订,强化“申报即担责”;2024年3月15日,证监会提出,首发企业检查的抽查比例由“随机抽签的比例为5%”修改为“随机抽签的比例为20%”。面对高撤单率,市场对现场检查功能产生分歧。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认为,根源在于市场发展阶段与责任机制的错配,需通过完善市场定价及责任分担机制破解。
(文章来源:财联社)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