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塑股份创业板IPO加速,拟上市板块摇摆不定引关注
AI导读:
广东中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创业板IPO进入问询阶段,业绩增长但“拳头”产品单价连降两年,且拟上市板块摇摆不定,曾两度变更。公司拟募资6.45亿投多个项目,系比亚迪等供应商。
广东中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塑股份”)冲击上市事项迎来新进展,创业板IPO成为市场关注焦点。近日,深交所官网显示,公司创业板IPO已进入问询阶段,上市进程加速。冲击上市背后,中塑股份颇具业绩底气,报告期内年度营收、净利均接连增长,展现出强劲的创业板上市潜力。不过,对于未来的战略规划,中塑股份似乎有些摇摆不定。公司“徘徊”于创业板和北交所之间,曾于今年年内两度变更拟上市板块,这一举动引发市场热议。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报告期各期,公司“拳头”产品“高性能工程材料”贡献营收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均超七成,但在2022—2024年,该产品单价却接连走低,成为公司上市路上的潜在挑战。

“拳头”产品单价连降两年
据了解,中塑股份主营业务为改性工程塑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2025年9月26日,公司创业板IPO获得深交所受理,并于当年10月19日进入问询阶段,上市进程稳步推进。本次冲击上市,中塑股份拟募集资金约6.45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将投资于高性能工程材料智能化生产基地建设项目等多个项目,旨在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从业绩表现方面来看,2022—2024年,中塑股份年度营收、净利均逐年增长,财务数据亮眼。进入今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为1.52亿元,对应实现归属净利润约为2581.22万元,业绩保持稳定增长态势。报告期各期,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均较高,显示出公司业务的专注度和专业性。
从主要产品来看,招股书显示,中塑股份收入主要来自高性能工程材料。报告期各期,公司高性能工程材料的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均超七成,是公司的核心收入来源。不过,中塑股份这一“拳头”产品的单价却于2023年、2024年接连下降,成为公司需要面对的问题。今年一季度,该产品单价小幅回升,给市场带来一丝积极信号。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中塑股份系比亚迪、闻泰科技的供应商,客户结构优质。招股书显示,2022—2024年以及2025年一季度,中塑股份对前五大客户合计销售金额占比较高,显示出公司较强的市场拓展能力。
拟上市板块“摇摆不定”
回顾IPO冲击板块,中塑股份似乎有些“犹豫”。在创业板IPO申请获得深交所受理前,公司曾于今年年内两度变更拟上市板块,这一决策过程反映出公司对上市板块选择的审慎态度。顺着时间线来看,2023年10月20日,公司报送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辅导备案材料,拟申报板块为创业板。随后,公司于2025年2月20日申请将辅导备案板块变更为北交所,又于2025年5月7日再度向广东证监局申请,将辅导备案板块变更为深交所创业板。对于再度回到创业板冲击上市的原因,中塑股份彼时表示,经综合考虑公司发展战略、当前资本市场环境和政策等诸多因素。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认为,创业板更侧重于支持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而北交所则主要服务于创新型中小企业,公司可能根据自身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定位和需求,调整拟上市板块。
控制权方面,截至招股书签署日,中塑股份控股股东朱怀才直接持有公司55.2365%的股份,并通过众行致远控制公司9.0093%的股份,朱怀才之配偶邓莲芳直接持有公司9.0093%的股份。朱怀才、邓莲芳二人合计控制公司73.2551%的股份,系公司的共同实际控制人,公司控制权稳定。针对相关问题,北京商报记者向中塑股份方面发去采访函进行采访,但截至记者发稿未收到公司回复。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