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文章通过郁金香泡沫等历史案例,警示投资者金融泡沫的危害,强调投资需谨慎,避免不可逆的亏损。同时,介绍了量化分析的重要性,以及基于巴菲特估值法则对A股当前估值的分析。

投资小红书-第246期

过面尘土、伤痕累累,但我们依然且必须相信时如果不是翻开历史,投资者很难想象:在短短几个月内,一种炙手可热的商品价格会从每株3万美元到跳水到十几美元甚至最后归零。人类的本性都存在慕强,但如果不问利润来自何方,直冲云霄的价格和令人艳羡的利润可能都会成为致命“绞索”。投资大师们提出“不懂不做”,避免不可逆的伤害。

追逐泡沫所带来的财富看似很轻松,实则是天下最危险的事。这是因为泡沫的破裂往往是迅速而决绝,几乎无人可以全身而退。尽管整体的金融泡沫非常少见,但局部性的金融泡沫时有发生。然而,几乎所有的反面金融案例都显示:一场泡沫无论能吹多大,最终避免不了趋于归零的结局。

在金融投资中,流动性会在你最需要的时刻消失。投资需要三思而后行,在考虑赚钱之前需要优先考虑损失的可能性。泡沫之下潜藏“绞索”,人性的疯狂超出想象,一株本来没什么价值的郁金香球茎到1636年时价格相当于现在2.5万至3万美元。价格的每轮高涨都会吸引更多的投机者加入,1637年,这场泡沫走向尾声,已经醒悟的人和焦虑不安的人开始脱身,引发了恐慌,价格迎来断崖式的跌落。

对金融历史的轻视导致了泡沫一次又一次上演,人类不断重温教训。投资大师们对“不为清单”的重视程度贯彻投资始终,他们绝不去参与自己不明白的投资。牛顿在“南海泡沫”中损失了2.5万镑,留下了那句名言——“我能算出天体的运行规律,却无法预测人类的疯狂”。

任何金融泡沫都暗含了资金归零的风险,即使这次侥幸逃脱,下次参与金融泡沫的结果可能依然为零。这就是重阳投资创始人裘国根曾说过的,如果一种策略不具有“遍历性”,那么就意味着爆仓或出局的可能。

比赚钱更重要的事是要避免重大的不可逆的亏损,这也是投资大师们从来不会被热点诱惑,从来不背离自己投资原则的原因。上证指数近期再度逼近3600点,A股将何去何从?我们先来看两则“神预言”:1979年,巴菲特曾说过美股20年的年化收益率远超国债收益率;1983年,“逆向投资大师”邓普顿曾预言,道琼斯指数未来8年将上涨3倍,从800点上升到3000点。

投资大师们基于可靠的数量分析,投资需要一剂解毒剂,解毒剂就是量化分析。量化分析会让你在股市极端时期明白,市场是错的以及为什么是错的。资金是一个大池子,为了追求更高的收益,它们在股票房地产债券黄金等大类资产中流动,而这些大类资产也在相互竞争投资者的资金,哪类资产能提供更高的经风险调整的收益率,它就获得更多的资金流入。

所有大类资产竞争的基准点是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十年期国债的收益率代表着无风险的收益率,如果某类资产收益率低于十年期国债收益率,那还不如买入国债。在巴菲特看来,股票不过是伪装成股票的债券。具体到A股来看,我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为1.7%,而整体A股的10年期年化回报率约为8%,从10年期的角度,A股或许有投资价值。

1983年,“逆向投资大师”邓普顿预测,道琼斯指数八年内可能会从目前的812点攀升至3000点以上。他的解释基于国民生产总值和利润的增长。就A股来看,当前上证指数的估值为15倍,中国GDP的增速为5%,上市公司利润的增速略高于整体经济的增速,而当前A股的整体股息率约为2.7%,A股投资者的长期年化收益为股息率加增长率约等于8%。

巴菲特认为,上市公司股票的总市值占GNP(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是衡量任何时候估值水平的最佳单一手段。当这一比重降至70%或80%附近,购买股票会是很好的选择。具体到A股来说,当前两市的市值约94万亿元,而我国2024年的GNP为134万亿元,按照5%的增速,2025年GNP为140万亿元。因此,我国上市公司股票总市值与GNP的比重为67%。按照巴菲特的估值法则,A股当前估值处于比较好的购买位置。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