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市主板2024年年报披露:基础稳韧性强,多元化外贸格局渐成
AI导读:
沪市主板2024年年报披露显示,基础稳、韧性强的板块特色明显。出口市场多元化趋势加强,高科技产品加速出海。并购重组活跃度提升,提质增效见成效,分红规模创新高。ESG评级显著提升,指数化投资吸引长期资金。退市机制持续完善,保障市场健康发展。
截至2025年4月30日,沪市主板公司完成2024年年报披露。数据显示,在一揽子增量政策的有力支撑下,沪主板再次展现出基础稳、韧性强的板块特色。上市公司积极作为,描绘出中国经济大局的稳健轮廓。
多元化外贸格局渐成
出口市场多元化趋势明显。2024年,沪市主板公司全年实现海外收入6.09万亿元,同比增长7%。其中,非美出口占比超八成,呈现上升趋势,东盟、非洲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成为重要出口地。三一重工产品销售覆盖150多个国家与地区,非洲区域业绩同比增长44%;上汽集团在东盟地区销量达13万辆,同比增长30%,新能源车占比达43%;中国中车国际业务新签订单约472亿元,实现海湾阿拉伯地区高端市场突破;苏美达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进出口总额达56亿美元;八大建筑央企积极拓展海外市场,重点布局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项目集中在非洲、中东、东南亚等区域,合计新签海外订单1.87万亿元,同比增长15%。
高科技产品加速出海。高端装备、集成电路、智能家电、电动汽车等产品带动电子、汽车、家用电器、机械设备等行业海外收入增长分别达15%、10%、9%、7%。东方电缆持续开拓国际海缆市场,交付首个欧洲海上风电超高压海缆;兆易创新NOR Flash存储产品全球领先,32位通用MCU等产品矩阵完善,出货量创历史新高;海尔智家坚持高端创牌战略,亚洲、北美、澳洲大家电市场份额领先。
同时,跨境电商、直播带货等新业态兴起,带动轻工制造、商贸零售、食品饮料等行业海外业务收入增长。小商品城全年跨境清算资金超40亿美元,建立覆盖多个新兴市场的全球贸易网络;顾家家居深耕自主品牌出海,跨境电商销售额逐年增长,沙发品类全球销量领先。
并购重组活跃度提升
2024年至2025年一季度末,沪市主板公司新增并购交易超1500家次,交易金额超1.4万亿元。其中,非重大交易新增披露超1400家次,交易金额超1万亿元;重大重组方案新增披露量同比增长68%,交易金额超4100亿元,同比增长370%。
标志性、创新型并购案例落地。吸并交易增多,国泰君安吸并海通证券、中国船舶拟吸并中国重工,交易规模均超千亿元;湘财股份拟吸并大智慧,为近年来首单非同控下民营上市公司间吸收合并。私有化收购上市公司不断涌现,如瀚蓝环境收购港股上市公司粤丰环保,新奥股份拟发行H股私有化港股公司新奥能源。
产业链并购提升规模效应。产业并购及股东注资是并购交易的核心逻辑,占比近七成。传统行业通过资产重组进行产业整合、提升集中度,如华电集团向华电国际注入发电资产。新兴行业开展并购完善产业链布局、提升核心技术,如兆易创新收购模拟芯片企业苏州赛芯控股权。
提质增效见成效
2024年以来,沪市主板近六成公司披露“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已披露方案的公司中,近九成盈利,近五成业绩增长,实体企业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周转率均优于市场整体水平,印证“提质增效”成效。分红规模创新高,沪市主板共1259家公司宣告现金分红,分红总额达1.77万亿元,同比增长6%,股息率3.6%。
分红稳定性增强,1038家公司连续三年实施分红,占比达61%。一年多次分红成新趋势,全年共366家公司实施中期分红,分红金额达5749亿元。回购增持实现翻番,2024年沪市主板公司新增披露回购计划400家次、重要股东增持计划380家次,同比均翻番;拟回购、增持金额上限分别达843亿元、537亿元。
ESG评级显著提升
2024年,沪市主板共1068家公司单独披露ESG相关报告,披露率约63%,同比提高6个百分点。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沪市主板共306家公司被纳入MSCIESG评级,其中90家公司获得等级提升,8家公司评级获AAA级,处于全球领先水平。沪市主板公司在全球ESG评级排名中进步明显。
ESG理念引领下,沪市主板公司践行社会责任。稳就业方面,近三年员工总数平稳,平均每家公司提供近万个就业岗位。保民生方面,农林牧渔、农化制品、煤炭、石油、天然气开采炼化、电力、燃气企业全力稳产保供。节能环保方面,报告期内环境保护相关资金投入合计超1800亿元,1300余家公司采取减碳措施。乡村振兴方面,830余家公司推动乡村改革发展。
指数化投资吸引长期资金
2024年沪市ETF净流入近8400亿元,参与账户数近1000万户,规模达2.7万亿元。交投活跃度方面,沪市ETF成交额居亚洲第1位,2024年整体成交金额近30万亿元。国际资本积极参与中国投资市场,2024年703家沪市主板公司获外资增持,增持金额达3893亿元。
退市机制持续完善
2025年以来,沪市主板共19家公司触及或实施各类退市。其中,12家公司强制退市,31家公司年报披露后触及财务类退市指标,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主动退市、吸收合并、出清式资产置换等成为重要退市渠道,占比达37%。另外,5家公司通过破产重整减轻财务负担,改善经营状况。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