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科创板开市六周年,已接纳589家企业,总市值近8万亿。目前有37家IPO公司排队,政策利好持续释放,更多科技型企业将登陆科创板,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2019年7月22日,科创板鸣锣开市,作为资本市场改革的“试验田”,科创板快速成长,已走过六周年。六年时间里,科创板累计接纳589家企业,上市企业总市值合计近8万亿元。科创板企业“硬科技”成色鲜明,2024年研发费用合计超1500亿元。截至目前,还有37家IPO公司正在排队科创板,随着“1+6”政策措施持续落地深化,更多科技型企业将选择登陆科创板。

  总市值近8万亿元

  开市六年,科创板市场规模扩大,截至7月21日,共有589只个股,总市值约8万亿元,诞生了中芯国际、海光信息等多家龙头企业。六年时间,科创板共孕育8只千亿市值个股,分别为中芯国际、海光信息等,总市值分别约为4352.44亿元、3176.67亿元等。目前科创板总市值超百亿的个股还有192只,澜起科技总市值960.59亿元,逼近千亿。

  盈利能力方面,2024年,科创板个股中盈利能力最强的是传音控股,实现归属净利润约55.49亿元;净利超30亿元的还有百利天恒等4股。除上述5股外,2024年还有16只个股盈利超10亿元。

  研发实力是投资者关注的重要维度。2024年,科创板个股合计研发费用达1546.8亿元,个股平均研发费用约为2.63亿元。其中,百济神州全年研发费用最高,为141.4亿元;中芯国际研发费用位列第二,为54.47亿元。

  从行业看,589家科创板上市公司中,电子行业公司数量居首,为146家;医药生物行业公司数量次之,共109家。

  37家企业排队上市

  除了上市企业,科创板“后备军”数量也不少。经统计,目前处在受理、问询等阶段的科创板IPO企业数量共37家。上交所官网显示,目前科创板IPO处于受理阶段的共有有研复材等4家企业;处于问询阶段的企业有27家。此外,1家公司已上会获通过、3家公司提交注册等。

  经统计,上述排队企业中,北京通美等4家尚未披露2024年财务数据。从其余33家企业的质地看,2024年,电科蓝天盈利能力居首,实现归属净利润约为3.38亿元。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正在排队的科创板企业中,还存在不少未盈利企业,包括摩尔线程等10家。

  政策利好持续释放

  站在开市七周年的起点,科创板新气象显现。今年6月18日,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开板六年来,科创板市场建设初具规模,市场功能稳步发挥。年内,科创板政策利好仍在持续加码,今年6月,证监会推出进一步深化改革的“1+6”政策措施。随后,今年7月,上交所“1+6”政策配套规则正式落地。

  新一轮改革持续释放政策红利,科创板包容性得到显著提升。具体来看,今年7月,长鑫存储启动上市辅导,大概率将冲击科创板上市。同月,宇树科技也已开启上市辅导,大概率也将冲击科创板。

  财经评论员张雪峰表示,自2019年7月22日开市以来,科创板作为中国资本市场注册制改革的“试验田”,重点支持半导体等高科技行业,培育了一批具有核心技术的创新型企业。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表示,未来,科创板预计将呈现多元化、创新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