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7月22日科创板迎来开市六周年,已发展成中国硬科技企业最大的资本助力场。注册制改革全面铺开,硬科技企业掀起赴港上市热潮,冲刺A+H成新趋势,政策加码解决融资难等问题,科创板成为科技创新融资主阵地。

  7月22日,科创板将迎来开市六周年。从最初的首批25只“星宿股”,到现如今的585只,科创板已发展成中国硬科技企业最大的资本助力场。

  科创板是注册制改革的起点,也是资本市场制度改革的“试验田”。如今,注册制改革已全面铺开,“试验田”科技含量满满。

  澜起科技、云天励飞等科技巨头纷纷筹划赴港上市,科创板硬科技企业正掀起赴港上市热潮。这些企业不再满足单一上市地及融资渠道。

  冲刺A+H成新趋势,A股、H股双市场资本协同性,为科创板科技企业提供新增长动力。

  高研发投入、长回报周期是科技型企业共性。A+H战略拓宽融资渠道,吸纳境内外资金,缓解研发资金压力。

  资金支持为研发提供支撑,技术攻坚成功率更高。

  赴港上市是科技企业出海名片,接触国际客户,加速新技术推广和新产品商业化,提升盈利能力,吸引国际投资者,实现A、H股价值共振。

  政策加码,科创板“1+6”新政落地,解决科技企业融资难等问题。预先审阅制度解决上市“焦虑症”,硬科技企业上市后备军扩容。

  制度包容性升级,未盈利硬科技优质企业也可提前跨进资本市场。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企业,借助科创板上市平台解决融资难。

  科创板外溢效应显现,科技型企业以赚钱效应回馈投资者。市场对科技型企业估值认可度提升,风险资本敢于投早投小。

  新硬科技企业上市,老牌硬科技企业赴港二次上市,共同成长。科创板上市企业所属行业多元化,专精特新占比高。

  随着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体系完善,科创板成为科技创新融资主阵地,硬科技是科创板金字招牌。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