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改革:久久为功,迈向成熟
AI导读:
科创板改革非一蹴而就,需久久为功。专家称其成功关键在于资源有效配置,支持科创企业成长。当前应打磨市场机制,提升服务效能,并加强有效合理的监管。
科创板的改革,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冲刺,而是久久为功的长跑。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教授李楠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判断一个资本市场是否成功,关键看它能否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让真正具备成长性和发展潜力的科创企业获得融资支持并加速成长,同时能够筛掉那些名为科创实则上市圈钱的公司。
科创板刚满六岁,还很年轻,是否已实现了资源的有效配置,目前下结论还为时尚早。正如李楠所说,科创板的诞生本身就是一个积极信号,意味着我们正朝着正确的方向稳步前行。
对市场各方而言,当前更重要的是打磨市场机制,持续提升服务科创板服务效能。科创企业需深耕技术、练好内功;监管需秉持包容态度,寻求“放”与“管”的平衡点;投资者当对市场心存敬畏,尽可能理性判断。
科技创新固有属性决定了绝大部分企业风险高、不确定性强且技术研发与投资回报周期长。李楠表示:“这意味着科创板不适合那些想赚快钱的投机者,它需要的是长期资本、耐心资本,也就是那些真正具备风险识别能力和承受能力的资本。”
李楠强调,在科创板发展过程中,有效合理的监管至关重要,“监管需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确保规则体系具有前瞻性、统一性和稳定性”。同时,要相信资本市场的筛选力量,“它终将让真正具有创新性的企业脱颖而出”。
浦东科创集团海望资本执行总裁孙加韬表示,当前科创板市盈率已逐步回归理性,且已设立科创成长层容纳未盈利企业,或许可以进一步探索分层管理机制。在他看来,投资者门槛设置仍有细化完善的空间。
孙加韬还建议,投资者利益保护机制也需持续优化,“比如针对欺诈发行、内幕交易和虚假陈述等行为,应进一步完善惩戒机制,让受损投资者获得切实补偿,避免其陷入漫长复杂的诉讼程序”。
科技企业得以安心经营、大胆创新;长期资本乐于躬身入局、陪伴成长;伪科技企业受到应有的惩戒;投资者有信心分享成长红利。我们相信,步入“小学”阶段的科创板,未来将更加成熟且富有韧性。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