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节卡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即将迎来科创板上会审核,凭借在协作机器人核心技术领域的深耕与市场份额的扩张,成为资本市场焦点。公司业务营收稳定,竞争优势凸显,技术壁垒构筑护城河,科创属性深度契合科创板要求。行业红利释放,政策与需求双轮驱动,节卡股份冲刺科创板,募资加码产能与研发,有望在智能制造浪潮中书写新篇章。

  近日,科创板改革“1+6”政策持续深化落实,国内“协作机器人三杰”之一的节卡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节卡股份”)即将迎来科创板上会审核。这家以“解放人类双手,点亮智慧火花”为使命的企业,凭借在协作机器人核心技术领域的深耕积淀与市场份额的持续扩张,正成为资本市场聚焦的核心标的。

  业务营收稳定,竞争优势凸显

  节卡股份的主营业务清晰聚焦于协作机器人整机的研发、生产、销售,以及机器人系统集成业务。经过十余年发展,公司已构建起覆盖核心零部件、整机及应用的完善技术体系,产品凭借安全协作、灵活易用、远程交互等特点,实现了从工业到服务领域的广泛渗透。

  营业收入稳健增长。2022至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从2.81亿元增长至4.00亿元,复合增长率19.42%,呈现稳步扩张态势。2024年,机器人整机收入达3.74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93.63%,较2023年的73.23%显著提升。

  在协作机器人这一快速增长的赛道上,节卡股份已跻身全球第一梯队。2024年销量增至7462台,国内市场占有率达21.9%,全球排名仅次于丹麦优傲(UR),位列第二,成为国内销量第一梯队的协作机器人品牌。

  根据MIR睿工业数据,2024年国内市场协作机器人品牌中,国内销量达到或超过1,500台的品牌仅公司、遨博等7家,节卡依靠机电系统的稳定性、软件算法的补偿能力,在装配、焊接、打磨等一批高端应用场景中实现应用突破,获得了一批行业头部客户的高度认可。

  技术壁垒构筑护城河,科创属性深度契合科创板要求

  协作机器人作为高端装备制造的核心领域,技术门槛高,节卡股份的核心竞争力正源于持续的技术创新。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已拥有授权发明专利53项、实用新型专利132项、软件著作权67项。

  在关键性能指标上,公司产品表现突出:Pro系列协作机器人实现IP68防护等级,可适应复杂工况;自重负载比最低达1.94,处于行业优势水平;通过自主研发的六大核心算法,产品在重复定位精度、力控精度等方面满足高端场景需求。

  研发投入的持续加码是技术的保障。2022至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从4750.92万元增长至8623.16万元,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16.92%、20.92%、21.53%,三年累计研发投入占比达20.07%;研发人员数量从118人增至157人,占员工总数比例达31.91%。

  行业红利释放,政策与需求双轮驱动

  协作机器人行业正处于黄金发展期,多重因素支撑市场规模持续扩张。从政策端看,《“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重点推进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的研制与应用;从需求端看,人口红利消退推动“机器换人”加速,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催生柔性生产需求。

  根据 IFR 统计数据,协作机器人全球销量从2017年的1.1万台增长到2023年的5.7万台,复合增长率约为32%。高工产业研究院预测,2028年全球六轴及以上协作机器人销量将超28万台,市场规模有望突破300亿元。

  冲刺科创板,募资加码产能与研发

  此次上会,节卡股份拟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智能机器人生产项目以及研发中心建设项目。项目达产后,公司将在未来几年内逐步新增至4万台年产能,解决当前产能瓶颈问题。

  作为科创板重点支持的高端装备企业,节卡股份的上市不仅将为其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注入资金动力,更将为协作机器人行业的国产化突围树立标杆。

(文章来源:科创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