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沪市上市公司在监管政策的引导下,优化分红机制,分红频率与规模均有所提升,创新分红形式不断涌现,大手笔分红也屡见不鲜。

12月17日,国务院国资委正式发布了《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旨在指导控股上市公司建立合理且可持续的利润分配政策,具体措施包括增加现金分红的频次、优化分红节奏以及提高分红比例。

同日,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也发布了《关于对沪、深市场A股分红派息手续费实施优惠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指出,自2025年1月1日起,沪、深市场A股分红派息的手续费将减半,即按照派发现金总额的0.5‰收取,若手续费金额超过150万元,超出部分将免收。

自2023年下半年起,监管机构多次出台相关政策,旨在鼓励上市公司优化分红机制,强化分红意识,培育良好的分红习惯,并提升分红水平。在这些政策的引导下,沪市上市公司的分红积极性显著提高,不仅分红频率增加,分红规模也逐渐扩大,创新分红形式如特别分红等不断涌现。

据统计,截至目前,沪市已有481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24年中期的分红计划,较去年同期增长了354%,分红总金额更是高达5749亿元,同比增长184%。例如,玲珑轮胎在今年一季报、中报、三季报中均实施了分红,每股派现金额分别为0.091元、0.1元和0.162元,累计分红达5.16亿元。贵州茅台、中国核电、韦尔股份、中国动力、安井食品等沪市公司也均在年内推出了两次分红。

除了分红频率的提升,沪市上市公司还推出了特别分红、三年分红规划等创新形式。12月以来,包括海通发展、瑞芯微、龙溪股份在内的多家沪市公司已陆续披露了利润分配预案。其中,渤海轮渡于12月12日晚间披露了特别分红方案,每股派现金额为0.22元,分红总额达1.03亿元。

此外,2024年沪市上市公司中的大手笔分红也屡见不鲜。据统计,工商银行的现金分红总额高达511亿元,位居首位。中国移动、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石油等公司的分红总额也分别达到了约510亿元、493亿元、407亿元和402亿元。年度累计分红金额超过百亿元的沪市公司共有13家,而分红金额超过10亿元的则超过了50家。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