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沪市主板2024年年报显示,沪市主板基础稳、韧性强,八成公司实现盈利,新兴产业崛起成为亮点。同时,公司治理提质增效,市场生态持续优化,沪市主板公司并购重组活跃。

2024年年报显示,在一揽子增量政策的有力支撑下,沪市主板呈现出基础稳、韧性强的亮点,沪市主板市场作为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核心板块,汇聚了大量大型蓝筹企业。

沪市主板上市的企业以大型蓝筹企业为主,涵盖了众多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如金融、能源、交通等。这些企业通常规模较大,多为行业龙头企业,具有较高的市场影响力和投资价值。截至2025年4月30日,沪市主板公司完成2024年年报披露。数据显示,沪市主板公司2024年合计实现营业收入49.57万亿元,同比保持稳定;净利润4.35万亿元、扣非后净利润4.14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2.4%。八成公司实现盈利,四成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230余家公司净利润增幅超30%,78家公司扭亏为盈。

稳健力量不断扩围

从年报数据可以看出,沪市主板公司2024年的年度走势是先抑后扬,净利润上半年同比下降1%、下半年大幅回升至增长5%;经营性现金流改善明显,四季度同比增速进一步扩大至15%,全年已恢复至上年同期水平。2025年一季度,实体企业净利润重拾升势,经营性现金流大幅转正。

经营稳健、抗风险能力强,是沪市主板公司内生稳定性的“基因密码”。拉长区间看,沪市主板稳定性力量不断增量扩围。近5年,板块营业收入、净利润复合增速均为5%。744家“长跑型”公司近5年收入、净利润均实现复合正增长,贡献近七成营收、超八成利润;310家“抗跌型”公司连续3年收入、净利润均同比增长或小幅波动。

估值体系映射出产业向“新”转换。近10年,沪市主板市值领军行业逐步由金融、能源等传统产业转向汽车、生物医药等多元新兴产业。汽车、有色金属、电子行业市值规模跻身前十,分别跃升至2万亿元、1.5万亿元、1.5万亿元。基础化工、通信等行业排名提升明显,市值规模较10年前均实现翻番。前五十大市值公司中,新兴产业公司占比达五成,数量和占比均大幅提升,半导体、通信、新能源汽车等代表“新经济”成分的上市公司逐渐崭露头角。同时,新兴产业估值中枢上移,整体市盈率提升至24倍。

新兴产业之所以成为市场焦点,主要源于科技突破、政策支持和市场认可。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田利辉表示,人工智能技术突破和应用、机器人的破圈发展、鸿蒙系统的技术创新等,都展示出中国在前沿科技领域的实力。这不仅改变了国际资本对中国科技型企业的看法,也带动了中国资产价值的重估。同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政策措施。

新兴产业公司顺势成长,上市公司结构不断优化。近10年,以电子、通信、生物医药、汽车为代表的新兴行业公司家数占比持续攀升至四成,半导体、新能源汽车等细分领域数量翻番。盈利贡献同步抬升,新兴行业公司近10年净利润复合增速达11%,较传统行业高出5个百分点。

田利辉认为,新兴产业的崛起反映了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趋势。同时,新兴产业突破性发展倒逼产学研深度融合,形成创新生态体系,进一步激发创新发展。新兴产业正通过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变革,加速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公司治理提质增效

上海证券交易所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沪市主板已有946家公司披露“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占比近六成。已披露行动方案的公司中,近九成公司2024年实现盈利,近五成公司实现业绩增长,实体企业净资产收益率7.63%,总资产周转率0.7次,均优于市场整体水平。

上市公司通过提质增效,不仅能够提升自身竞争力,还能为股东创造更大的价值。良好的业绩表现和合理的分红政策可以吸引更多长期投资者的关注,形成良性循环。2024年沪市主板分红规模再创新高,共1259家公司宣告现金分红,分红总额达1.77万亿元,同比增长6%。

分红稳定性也不断增强,一年多次分红成为新趋势。2024年全年共366家公司实施中期分红,分红金额达5749亿元。春节前派息金额超2800亿元,140余家公司已将2025年中期分红计划“提上日程”。

与此同时,回购增持实现翻番。沪市主板公司2024年新增披露回购计划400家次、重要股东增持计划380家次,同比均实现翻番;拟回购、增持金额上限分别达843亿元、537亿元。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认为,上市公司回购股份或大股东增持,向市场传递出管理层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有助于稳定或提升公司股价。此外,适时回购还可以增加控股权集中度,减少潜在的恶意收购风险。

对整个市场而言,上市公司或大股东的增持、回购行为,增厚了买方力量,在市场波动时提供托底效应。

市场生态持续优化

在“并购六条”的推动下,并购重组市场活跃。国泰君安吸并海通证券、中国船舶拟吸并中国重工,交易规模均超千亿元。私有化方式收购上市公司不断涌现,比如瀚蓝环境收购港股上市公司粤丰环保。

上海证券交易所数据显示,2024年至2025年一季度末,沪市主板公司新增并购交易超1500家次,交易金额超1.4万亿元。其中,产业并购及股东注资仍是并购交易的核心逻辑,占比近七成。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吴丹表示,并购重组是上市公司“外延式增长”的关键路径。上市公司通过并购可快速扩张规模、提升市场份额,同时重组还可以优化治理并引入战略投资者。

并购重组能促进资源高效配置,引导资金流向优质企业,对提升资本市场效率和活力也有显著积极影响。成功的重组案例还能增强投资者信心,吸引长期资金入市。

此外,部分沪市主板风险警示公司在2024年内通过并购重组等措施实现了风险化解,资本市场的生态将进一步改善。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