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近期,美国商务部对东南亚四国光伏产品反倾销与反补贴税终裁税率公布,税率飙升。中国光伏企业面临严峻挑战,但行业已提前研判应对,短期边际影响不大。未来,中国企业将开拓中东等多元化市场,降低对单一市场依赖。

  光伏出海再受阻!近期,美国商务部对东南亚四国——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的晶体光伏电池(无论是否组装成组件)反倾销与反补贴税终裁税率公布,税率之高令人咋舌。与2024年底的初裁税率相比,此次终裁税率再度飙升。

  据多家媒体报道,上述四国光伏产品的反倾销税率最高达271.28%,反补贴税率则在14.64%至3403.96%之间。两项税率叠加后,部分柬埔寨光伏企业面临的双反税率最高可达3521.14%。

  有资深光伏市场人士表示,当前相关税率普遍高达百分之一两百,部分甚至超过3000%,更像是一种“数字游戏”。此类关税很多时候沦为政治表态工具,真正的意义不大。

  短期边际影响不大

  美国的“双反”调查源于七家美国太阳能制造商于2024年4月24日提交的请愿书。这些公司指责东南亚四国的中国公司向美国市场大量供应价格低于生产成本的晶体光伏电池及组件,导致价格暴跌超过50%。

  根据时间表,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需在2025年6月2日作出终裁认定,若裁决肯定,“双反”税率将于2025年6月9日正式生效。

  海外市场是光伏企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尤其是在国内产能过剩的情况下。那么,“双反”之下,对我国在东南亚投资建厂的光伏企业影响如何?资深市场人士称,终裁结果虽有所提升,但整体仍在市场预期内。行业主要企业已提前研判与应对,因此该政策虽存在长期影响,但短期边际影响不大。

  上海有色网光伏分析师毛婷婷表示,去年11月双反裁定初裁前,布局东南亚的中国企业产线已陆续停产,整体开工率不足20%。双反初裁到终裁关税落地期间,实际影响有限,已反映在2024年上半年。

  天合光能透露,公司出口美国市场收入占比不到10%,印尼工厂不受双反影响,未来具有价格优势。

  美国电池产能短缺

  当前,美国光伏市场面临电池产能不足的问题。2025年一季度,美国组件产能达50.5GW,但本土电池产能仅2.3GW,存在约37GW的电池产能缺口。

  中信证券研报认为,关税战虽导致中国光伏厂商海外产能成本上升,但相较于美国本土制造成本,仍具优势。美国光伏制造回流进程充满不确定性,中期内难改光伏产品进口依赖。

  总体来看,税率上升将推高美国光伏项目成本,供应链价格或需调涨。

  毛婷婷指出,美国、欧洲、印度曾是中国光伏产品的重要出口地。美国市场依赖东南亚产能供应,但随着本土产能提升,进口量走低。印度市场自去年起禁止进口中国电池产品,对中国光伏出口影响较大。欧洲市场正扶持本土厂商,完善供应链。

  中国光伏如何应对?

  中国企业去沙特、埃及等中东地区建厂,主要考虑将电池和组件输入美国或覆盖中东市场。短期内,美国仍在电池供应缺口,中国可通过印尼工厂向美国输出电池产品。但未来,随着对等关税政策实施,印尼出口优势将削弱。

  当前贸易形势下,中国企业应从抱团取暖改为全球化分散式投资。长远来看,要开拓多元化市场渠道,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

  InfoLink研究认为,未来光伏制造商可能逐步转向税率较低的中东或非洲地区,以分散政策风险。中国头部光伏厂商正在加速推进美国本土建厂计划,同时也在中东地区投资。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