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11月26日,A股市场全天震荡调整,创业板指领跌。IP经济、食品加工等板块涨幅居前,新股N红四方创下年内新的首日涨幅纪录。同时,“谷子经济”成为市场新焦点,带动文化传媒板块上涨。


11月26日,A股市场全天呈现震荡调整态势,创业板指领跌市场。截至收盘,沪指微跌0.12%,深成指下跌0.84%,创业板指则大幅下跌1.15%。

在板块方面,IP经济、食品加工、物流及旅游等板块表现抢眼,位居涨幅榜前列。相反,固态电池、华为手机、人形机器人及飞行汽车等板块则表现不佳,跌幅居前。

高位股集体遭遇重挫,东方精工等个股更是上演了“天地板”行情,全市场有超过百只个股跌幅超过9%。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为1.3万亿元,相比上个交易日减少了1852亿元。

今日大盘继续缩量,全A成交额(13346亿元)创下自9月27日以来的新低,较10月16日的“地量”成交额还少了数百亿元。

受此影响,三大指数均呈现窄幅震荡态势,领涨板块也呈现出明显的高低轮动特征。

午后的市场回落虽不能说“如约而至”,但也算是“虽迟但到”。有市场分析指出,由于正值月底,这样的震荡格局可能会持续到本周五,才会被新一波的博弈资金所打破。既然大盘暂无主升预期,场内资金的炒作便聚焦到了一些新题材和新股/次新股上。

一方面,是新题材的崛起,如昨日崭露头角、今日爆发涨停潮的“谷子经济”。

另一方面,是新股/次新股的活跃。今日上市的新股N红四方,发行价为7.98元,开盘价便直冲65元,盘中两度临时停牌后,最高涨至188元(涨幅约2256%)。收盘价定格在160.99元,涨幅高达1917%,一举超过了10月11日上市的强邦新材(约1739%),创下了年内新的首日涨幅纪录。全天成交额高达30.96亿元,位居市场第36位。

有人戏称,N红四方这只股票的名字十分“吉利”,既“红”又带数字。近年来每到这个时候,市场便爱炒作一些“玄学”,因此天时地利人和齐聚,才使得其涨幅如此惊人。

比如去年11月中旬开始,三柏硕连续大涨,便引发了一波“炒数字”的行情。

但我们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不建议大家过多参与这样的非理性投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且不说那些在188元的高位买入的投资者,收盘时已经亏损了十几个点。根据成交明细数据计算,今日在收盘价上方(即成交价>160.99元)成交的资金总额多达3.71亿元,这些资金目前均处于被套状态。

(2)即便是那些买入较早、日内获得几倍浮盈的投资者,第二天能够带走的盈利也十分有限。唯一可以确定的是,那些打新中签的投资者能够大赚一笔。

数据显示,今日该股的换手率高达91.68%,也就是说,仅剩约8%的打新者还握着筹码等待离场。

(3)再退一步讲,自这波行情以来,几只广为人知的首日暴涨新股如强邦新材、长联科技、上大股份、托普云农等,其高光时刻都出现在上市首日和次日,随后无一例外地都跌回起点,甚至破发。

换句话说,第一天买入的人,获利兑现的窗口期就只剩几个小时的交易时间。

以今年6月5日上市的汇成真空为例,该股次日股价见顶后,后续仅在首日阳线的实体内震荡了半个月,后续直至9月底反弹前,都处于破发状态。

此外,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通常新股和次新股极度活跃的时候,大盘以及常规的短线行情都会相应较弱。比如强邦新材大涨的10月11日,全市场仅有近439只个股收涨。

而今日,全市场超过3700只个股收跌,跌停家数更是多达65家,市场氛围偏冷。

聊完了新股,我们再回头看看这两天新出的题材“谷子经济”。

据报道,“谷子经济”是一种以年轻人为主的消费经济形式,主要涉及二次元文化产品。所谓“谷子”,音译自“Goods”,指的是二次元周边产品,常见的如badge徽章(俗称“吧唧”)、印着动漫人物的透明卡片(透卡)、PVC材料印刷的长条小卡片(镭射票)等,此外还有流沙麻将、钥匙扣、立牌等。

在这一新概念下,目前有14只成分股。截至收盘,有8只个股涨停或涨幅超过10%。

该概念的大涨,早盘激活了整个文化传媒板块,如影视院线、短剧游戏、知识产权保护等方向一度集体走强。

然而,随着午后大盘的回落,今日该板块收出了较长的上影线,且多只涨停股尾盘出现大笔卖单出逃。

但恰好,今日市场另一领涨的方向是消费板块,尤其是食品饮料行业。午后,乳业、社区团购、预制菜、白酒乃至种植业等概念纷纷登上板块涨幅榜。

对于食品饮料板块的投资机会,银河证券表示,在新一轮央国企改革背景下,白酒板块的投资价值有所提升。原因在于:一是国企在应对本轮行业周期调整过程中的灵活度提升;二是白酒国企增加了分红回报;三是新一轮化债背景下,各地更加重视当地优质资产的市值管理。

那么,买周边的“谷子经济”,能否算作消费板块的一部分呢?

申万宏源表示,“谷子经济”产业链的发展空间巨大,IP和渠道是其核心。与潮玩行业已经形成全产业链布局相比,“谷子经济”全产业链完整布局的公司较少。部分公司聚焦于产业链中游的产品设计开发和分销,向上游获取IP授权,自身搭建供应链提供产品生产能力,并打通下游分销渠道完成变现。然而,其自营门店的收入贡献尚低,目前正在积极拓展产业链。

(文章来源:每经牛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