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科创板上市公司科创力排行榜正式发布,全面评估科创板企业科创力。江苏领先,新能源科创水平高,科创板企业营收突破万亿元,未来需聚焦创新能力提升。

  近日,上海市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研究中心携手同济大学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创新与竞争研究中心,联合揭晓了科创板上市公司科创力排行榜,该榜单基于2023年年度报告的科创板上市公司数据编制而成。

  该排行榜对科创板上市公司的科创能力进行了深入且全面的评估,为投资者决策、企业战略规划及政府政策制定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依据。

  据最新统计,截至2024年11月30日,科创板上市申请企业总数达到946家,其中成功注册的企业数量为588家。在2023年度,科创板企业营业收入成功突破万亿元大关,超过六成的企业实现了营业收入的增长,七成以上企业实现了盈利。地域分布方面,江苏省以108家科创板企业数量位居榜首,上海、广东、北京、浙江紧随其后。值得注意的是,上海新增的科创板企业数量最多,达到了11家,安徽也表现不俗,新增了5家企业,相比之下,北京仅新增3家。在研发投入方面,科创板企业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平均研发投入高达2.88亿元,同比增长13.4%,同时,研发人员的数量和学历结构也得到了持续的优化。

  从行业细分领域来看,优势企业主要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这一领域在前50名和前100名企业中均占据了超过半数的席位。尽管新能源领域的企业数量相对较少,但其科创水平较高,整体科创力与内驱力得分均领先于其他行业。相比之下,新材料和节能环保领域则显得较为薄弱,优势企业数量稀少。

  从地域分布来看,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珠三角和京津冀地区是科创板企业的主要聚集地,这三个区域的企业数量占据了总数的63.9%。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涵盖了9个城市,其中上海、苏州、杭州的企业数量位居前列,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和生物医药是这些城市的优势领域,科创力水平较高。珠三角地区以深圳为核心,新一代信息技术和高端装备领域具有显著优势。京津冀地区则呈现出北京引领、天津带动的格局,北京在科创力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榜单显示,科创板企业的科创力和内驱力总体分布呈现出金字塔形状,高分段的优势企业数量较少,多数企业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这表明科创板企业在创新能力和内在驱动力方面仍需进一步加强,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此次发布的科创板上市公司科创力排行榜全面展示了科创板上市公司的科创力现状,为各方提供了极具价值的信息。展望未来,科创板企业应聚焦于创新能力的提升,政府和相关机构也应提供必要的支持,共同推动科创板的高质量发展,助力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