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今年以来,A股市场震荡整理,但ETF资金净流入不减。Wind数据显示,ETF总规模逐月走高,股票型ETF管理规模增长显著。投资者看好A股底部配置机会,ETF成为重要投资工具。下半年,资源类企业、交通运输、有色金属及新能源行业具有投资价值。

今年以来,A股市场维持震荡整理的格局,但投资者通过ETF进入市场的热情丝毫未减。根据Wind数据的统计,截至6月29日,ETF的总规模持续攀升,年内ETF合计资金净流入额高达1532.22亿元。其中,681只股票型ETF的管理规模从去年底的10994.70亿元增至今年6月29日的11727.47亿元,规模增长732.77亿元,增幅为6.66%。

对于上半年ETF基金持续资金净流入的现象,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方面,上半年A股估值偏低,为投资者提供了良好的配置机会。ETF因其费用低廉、风险分散、交易灵活的特点,对投资者具有较大吸引力。另一方面,对于对A股了解有限或研究成本较高的外资等机构,ETF成为其参与A股市场的重要渠道。随着A股市场国际化程度的提高,ETF流入A股的速度也在加快。

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29日,上市ETF基金总数达到799只,ETF基金总份额达到1.78万亿份,相比去年底的1.48万亿份,增加了3008.39亿份,增幅为20.27%。其中,股票型ETF份额增加最多,上半年增加了2189亿份,跨境ETF份额增加640.23亿份,紧随其后。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上半年ETF总规模的不断增长,对A股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这进一步开放了我国金融市场,提升了市场的国际地位;另一方面,为我国优秀公司引入了更多外资,进一步发挥了资本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自注册制实施以来,A股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一些优秀企业因过去板块轮动效应被误杀,目前估值较低,随着宏观经济的稳步复苏,现在是配置的最佳时机。

公募排排网产品运营经理徐圣雄也持有相同观点,他认为上半年ETF持续流入A股,表明市场资金认可当前A股处于相对底部区域,并看好未来A股行情。特别是创业板指数,当前估值已回到32倍左右,这正好是前两轮创业板牛市启动的起点,因此当前创业板指数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

从热门主题ETF上半年份额增长来看,Wind数据显示,华宝中证医疗ETF基金期间份额增加最多,达到194.68亿份,易方达沪深300医药卫生ETF和华夏上证科创板50ETF年内份额增加分别为168.13亿份和129.38亿份。

进一步梳理发现,上述681只股票型ETF基金中,有55只年内资金净流入额超过10亿元。其中,易方达创业板ETF和华夏上证科创板50ETF年内资金净流入额均超过百亿元,分别达到192.82亿元和134.59亿元。此外,华宝中证医疗ETF、国联安中证全指半导体ETF、易方达沪深300医药卫生ETF等3只股票型ETF基金年内资金净流入额也均超过80亿元。

招商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李湛表示,上半年大量资金通过ETF流入A股市场。一方面,在经济恢复不及预期、市场震荡波动的背景下,A股的性价比上升,吸引了大量ETF资金进入。例如,医疗、白酒等估值已进入底部区间的行业,以及景气度回升的半导体、恒生互联网等行业均受到资金的追捧,相关ETF资金净流入量位居前列。另一方面,在上半年权益市场整体震荡、市场风格轮动较快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投资者为了规避风险转向ETF投资,这导致ETF规模大幅增长,同时新发股票ETF也贡献了大量增量资金。

随着2023年行情进入下半场,投资者对A股市场的关注焦点逐渐转向未来的配置策略。李湛认为,ETF作为A股的“稳压器”,其资金的大量流入代表投资者对后市判断较为乐观。在上半年权益市场整体震荡的背景下,股票ETF规模逆势大幅增长,对资金的吸引力不断增强。同时,个人投资者对股票ETF的投资热情持续高涨,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意识到买卖个股风险较大,选择特征鲜明或前景较好的行业ETF作为投资工具成为更好的选择。此外,ETF的创新需要紧跟市场和实体经济需要,例如6月6日发行的3只跟踪中证国新央企股东回报指数ETF受到投资者的热烈追捧。

展望未来,李湛表示,虽然近期A股市场波动较大,但投资者应增强对市场的信心,并保持足够的耐心。从宏观经济基本面来看,6月指标整体结束此前快速下滑的状态,波动性明显下降,这可能是国内经济环比筑底的信号。随着政策的调整,国内经济有望更快重回环比改善的复苏轨道。从外部环境来看,欧美国家经济衰退风险上升,加息周期或进入尾声。在经济复苏进程下,资源类企业(煤炭、油)、交通运输、有色金属均存在布局空间。此外,新能源行业仍具有中长期投资价值。

在配置策略方面,兴业证券首席分析师张忆东表示,今年三季度,A股和美股有望继续延续科技主导的结构性行情。三季度有望延续2月初以来的结构性行情,但投资者应更加重视性价比。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创新和结构性政策利多持续推进,科技创新周期、国产替代周期、行业库存周期三期叠加的“数字经济”行情,将在三季度进一步扩散到先进制造业。投资者应关注半导体、算力、军工、智能汽车、机器人等领域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