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4年以来,A股IPO撤否数量持续攀升,头部券商成为重灾区,中小券商撤否率居高不下。随着IPO市场收紧,预计一季度券商投行收入将大幅下降,投行业务监管趋严。

2024年以来,A股市场的IPO撤否(撤回、被否)数量持续攀升。截至3月25日,已有76家企业撤否,远超去年同期的71家。其中,主动撤回的企业达到75家,被否的仅有1家。

从撤否数量来看,头部券商成为“重灾区”。中信建投、中信证券、民生证券分别以9家、7家、7家的撤否数量位居前列。中金公司、海通证券也各有5家撤回。而中小券商虽然保荐项目数量较少,但撤否率却居高不下,西南证券、世纪证券、九州证券的撤否率甚至达到了100%。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IPO市场的阶段性收紧,撤否项目的增加将对券商的股权承销收入产生负面影响。中信建投和中信证券作为撤否单量最高的两家头部券商,其撤否率也在行业内名列前茅。尤其是中信建投,其撤否率高达33.33%。

海通证券同样面临较大压力。今年以来,海通证券保荐了17家企业,撤回了5家,撤否率达29.41%。此外,海通证券还因在IPO项目中存在多项违规行为被深交所和上交所下发监管函和罚单。

中小券商方面,国金证券在短短4天内连续撤回3家企业的IPO申请,撤否率达到了36.36%。而撤否率在50%及以上的券商共有8家,均为中小券商。这些券商的投行业务进一步承压。

随着IPO市场的收紧,预计一季度券商投行收入将大幅下降。浙商证券在研报中表示,预计今年一季度上市券商营收、净利润同比下降10%,其中投行、投资收入降幅较大,分别达到30%和20%。

为了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证监会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从多个维度严控企业上市监管。同时,证监会还将在日常监管工作中特别关注撤否率比较高和“业绩变脸”等市场关注的突出问题,严格落实申报即担责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