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国政策环境显著倾向于推动上市公司股票回购,金融管理部门降低回购贷款自有资金比例以激发积极性。然而,部分公司已明确表示有意回购却迟迟未见行动,可能与市场条件、财务状况等多种因素有关。回购行为对股价具有积极影响。

中国的政策环境正显著倾向于推动上市公司进行股票回购。近期,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及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了业务问答口径,对专项贷款业务的相关细则进行了优化,明确传达了加速回购增持再贷款投放的政策意图,旨在更大范围内提振股市。具体而言,金融管理部门将股票回购贷款所需的最低自有资金比例下调至10%,意味着金融机构可为回购增持实际金额的90%提供支持。此举不仅降低了参与门槛,还减轻了借款人的资金负担,极大地激发了上市公司及其重要股东实施股票回购与增持的积极性。

此外,国资委推出了新举措,将市值管理纳入央企绩效考核体系,特别鼓励以“注销式”回购为导向的优质企业进行股份回购。证监会同样强调了市值管理的重要性,并倡导上市公司在回购股份后依法进行注销,以此提升公司的投资价值。同时,政策还鼓励上市公司聚焦核心业务,通过并购重组、股权激励等多种方式提升发展质量。

截至2025年1月2日,根据Wind数据显示,尽管包括山子高科(000981.SZ)和寒武纪(688256.SH)在内的超过20家企业早在2024年国庆节前就已明确表示有意回购股票,但截至该日期,这些公司的回购数量仍为0。这些公司遍布不同行业和市场板块,如主板、创业板科创板等。例如,山子高科在深主板上市,而寒武纪则在科创板挂牌。在这些公司中,有的股价表现强劲,如寒武纪股价近三个月内上涨了123.27%,而有的则表现疲软,如汤臣倍健(300146.SZ)同期股价下跌了20.27%。

从最新收盘价来看,这23家公司中有12家的股价低于回购价格上限,而11家的股价则高于回购价格上限。尽管这些公司的股价走势各异,但在回购执行上却均表现出迟缓态势。这可能与市场条件的变化、公司内部财务状况、资本分配优先级以及监管要求或公司治理结构的变化等多种因素有关。

上市公司积极回购股份具有多方面的积极影响。回购行为不仅向市场传递出公司股价被低估的信号,增强投资者信心,还能通过减少流通股数量提高每股收益和股价,从而稳定和提升公司股价。此外,回购股份还有助于优化股本结构,提高公司治理水平,降低管理成本,提升整体运营效率。股份回购作为稳定股价、提振投资者信心的重要手段,相关制度已多次得到优化,实施回购的企业数量及金额均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

回购行为将从供给端提振股价,特别是在股份注销后,还能改善EPS、ROE等财务指标。从实际股价影响来看,回购行为在短期内能明显推动股价上行,中长期也能起到稳定股价的作用。尤其是大规模、回购并注销、估值较低的企业的回购行为,对股价的提振效果更为显著。回购股份的理念代表着长期思路的转变,投资者和上市公司都应重视其长期性。上市公司回购股份并注销,无疑对股价构成利好,不仅能带来直接的回购买盘,还能减少上市公司总股本,提升每股收益,降低市盈率水平,进一步增强股票对投资者的吸引力。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