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DeepSeek连续发布两款大语言模型,引发A股市场热烈反响。基金经理看好AI应用层面和推理算力领域的投资机会,认为这将推动人工智能行情的持续发展。同时,部分知名平台也宣布将介入并适配DeepSeek模型。

在短短一个月内,DeepSeek连续发布两款大语言模型,这一举动不仅震撼了全球AI领域,也引发了A股市场的热烈反响。

继2月5日出现批量涨停后,2月6日,DeepSeek概念股继续强势领涨。截至6日收盘,Wind概念板块中的宇树机器人概念指数和DeepSeek指数分别大涨6.73%和6.09%,成为当日表现最为突出的两个概念板块。

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消费电子代工、光芯片等细分板块表现尤为强劲。其中,机器人指数ETF全天大涨8.27%。而前期跌幅较大的算力板块也有所修复,Wind光模块(cpo)指数上涨了4.49%。

人工智能板块的热度显著提升了投资者的情绪。2月6日,A股市场的总成交额超过了1.5万亿元,创下了自2025年1月以来的新高。

近期,中国资产也吸引了大量海外资金的关注。根据高盛经济研究发布的周度资金流报告,截至1月29日的一周内,投向中国内地股票基金获得了12.19亿美元的资金流入,主导了新兴市场基金的资金流向。此外,在截至1月29日的四周内,投向中国内地股票的基金累计获得了34.03亿美元的资金净流入。

展望未来市场走势,受访的基金经理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人工智能行情的持续性将取决于国内人工智能应用的商业化进程。在这一过程中,基金经理们重点关注的领域包括AI硬件应用、软件应用以及推理算力等细分领域。同时,也有基金经理提到,那些善于应用AI的公司也蕴含着巨大的投资机会。

DeepSeek模型之所以被视为全球现象级模型,首要原因在于其性能可与海外领军模型相媲美,并具备显著的成本优势。据官方技术论文披露,DeepSeek-V3模型的总训练成本仅为557.6万美元,相比之下,GPT-4o等模型的训练成本高达约1亿美元。而在数学、代码、自然语言推理等任务上,DeepSeek-R1的性能可对标OpenAI-o1正式版。

作为一家由投资公司孵化的初创公司,DeepSeek在短短一年半的时间内,通过异构计算架构、CPU+FPGA+ASIC混合部署和动态负载均衡算法等技术创新,以较低的成本(将AI训练成本降低近60%)研发出了性能媲美全球顶尖AI公司的大模型,这引发了业界对“大模型降本”的深入思考。

推出仅半个月后,DeepSeek应用便获得了广泛关注。目前,DeepSeek大模型的日活用户已超过2000万。据开源证券通信团队统计,2025年1月27日,DeepSeek应用成功登顶苹果中国地区和美国地区应用商店免费APP下载排行榜,并在美区下载榜上超越了ChatGPT。

此外,近日亚马逊、微软、华为、京东等国内外知名平台也陆续宣布将介入并适配DeepSeek模型。

随着DeepSeek在科技圈的火爆,A股市场的多个行业板块也闻风起舞。在AI应用端,2月5日至6日,WindAI应用指数累计上涨了7.59%。该指数的成分股中,每日互动、光云科技、当虹科技、拓尔思、拓维信息、梦网科技、天娱数科的累计涨幅均超过20%,其中每日互动更是两天内上涨了43.98%。同时,GPU、芯片板块也受益明显,截至2月6日,WindGPU、芯片指数近两日分别累计上涨了9.96%、7.11%。

摩根士丹利基金权益投资部总监、大摩数字经济混合基金经理雷志勇认为,以DeepSeek为代表的国内人工智能公司在算力受限的情况下,通过算法和工程创新缩小了与美国人工智能公司的差距,降低了算力成本,使得全球对美股科技的关注度部分转移到了中国科技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上。

华鑫证券传媒团队也认为,DeepSeek推出的高性价比模型有望较快降低to B、to C应用成本,从而助推规模化AI应用市场的形成。该团队分析指出,继DeepSeek后,阿里通义千问团队也上线了大模型Qwen2.5-Max。从Sora到Kimi,从豆包到DeepSeek,AI模型经历了从“有没有”到“好不好”,再到“贵不贵”的三个阶段演进。从大语言模型到多模态模型,这些进展都有望赋能应用端。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兼具超低训练成本和高效能特征的DeepSeek带动了部分产业链的发展,但市场也担忧此前强势的AI算力板块会因需求减少而转弱。众所周知,2023年至2024年的AI行情主要由算力投资主导。据Wind统计,截至2024年12月31日,自2023年1月1日以来,光模块(cpo)指数累计上涨了245.84%。DeepSeek推出大模型后,算力板块调整明显。然而,长期来看,AI应用场景的拓展仍将推动算力需求增长。

在具体投资方向上,推理端算力需求备受基金经理看好。明泽投资基金经理胡墨晗指出,未来算力板块将呈现短期波动与分化,但长期仍有发展空间,特别是推理算力领域,如ASIC芯片、云厂商和边缘算力等有望受益。雷志勇也认为,DeepSeek有望加速人工智能应用落地,从而带动后训练端和推理端算力需求的爆发式增长。

此外,中信建投证券金融产品及创新业务部资深研究员吴晓东表示,由于国内之前对AI的观望态度导致算力基建的缺失,因此需求溢出的局面并未得到改善。他预计2025年将是国内AI算力基建的大年,因为基建问题并非仅靠算法优化就能解决。他建议投资者关注以国产算力和AI推理需求为核心的算力环节,尤其是IDC、服务器、国产芯片等算力配套产业。

在DeepSeek“横空出世”后,部分基金经理相较于算力板块,更为关注AI应用层面的投资机会。长城基金基金经理赵凤飞指出,硬件应用和软件应用两个层面都值得投资者关注。他认为市场普遍认为硬件应用落地可能更快,比如AI眼镜、AI耳机或AI陪伴玩具等有望在2025年爆发,这将使上游芯片、模组、产品生产公司以及做IP的公司等受益。同时他也表示随着AI技术日益成熟,其与国内办公场景及各行业的融合不断加深,各种Agent将逐步在垂直领域落地。若业绩见底再加上AI应用的助力,软件板块可能会有较好表现。

另一方面,还有投资人士看好那些善于应用AI的公司的发展潜力。止于至善投资董事长何理指出:“人工智能的发展刚刚开始,越是用脑的任务、岗位、工作越容易被重塑。真正的投资机会在于应用AI的公司而不是AI应用公司。教育、投资、艺术等行业会被AI重塑。”在谈及投资AI板块的逻辑时,他强调要把握确定性和爆发性两方面机会。

在AI投资领域,赵凤飞认为投资者必须聚焦产业大趋势主线上的公司,这些公司要么在硬件能力方面拥有稀缺的卡位优势,要么在应用流量层面具备独到的入口长处。他建议选择那些至少在逻辑上要经得起长远考量的公司,优先选择长线品种,并提醒投资者千万别追高,尽量在相对低位布局买入。

胡墨晗也建议投资者密切关注AI产业发展趋势,重点关注具有真实应用场景、商业化前景和基本面较好的企业,并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和投资能力进行多元化布局和长期投资。同时他也提醒投资者要注意AI技术快速迭代带来的变化以及部分概念股估值泡沫问题。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