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DeepSeek开源大模型DeepSeek-R1凭借极低成本对标顶尖性能的技术突破,迅速引发全球关注。本文专访了兴证全球基金基金经理助理朱可夫,就DeepSeek对AI行业的影响、投资逻辑变化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春节期间,一个名为DeepSeek的开源大模型席卷科技圈,成为热议焦点。2025年1月20日,中国初创企业深度求索推出其力作DeepSeek-R1,凭借“极低成本对标顶尖性能”的技术突破,迅速引发全球关注。短短一周内,DeepSeek登顶全球140个市场的应用商店下载榜,并因访问量过载一度“崩服”。这场技术革命不仅在科技界引发轰动,也在资本市场上掀起波澜,2月4日恒生科技指数单日涨幅超5%,节后首个交易日,科创50上涨2.9%,WindDeepSeek概念板块更是涨近14%。

针对DeepSeek引发的市场热议,我们专访了深耕TMT行业的兴证全球基金基金经理助理朱可夫,就投资者关心的十大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朱可夫认为,DeepSeek的出现标志着科技史上的一个重要时刻,它不仅是中国公司在AI领域的一次重大创新,更在降本增效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DeepSeek-R1的单次训练成本仅为600万美元,相比ChatGPT训练GPT-4o的单次成本五六千万美元,降本幅度接近90%。这一成就不仅得益于DeepSeek在注意力机制、混合专家模型以及教学工具上的创新,更反映了中国在AI领域的技术进步和领先地位。

朱可夫进一步指出,DeepSeek的开源特性将促进后端应用的大规模爆发。虽然短期内全球AI算力需求可能受到一定影响,但长期来看,随着AI技术的普及和成本的降低,算力需求仍将保持上升趋势。同时,DeepSeek的爆发也将带动中国科技资产价值的重估,缩小中美在AI领域的技术差距。此外,DeepSeek的出现也改变了AI领域的投资逻辑,使得初创企业如有创新,同样具有巨大价值。

然而,朱可夫也提醒投资者,当前对DeepSeek的过度神话应引起警惕。虽然DeepSeek-R1在长思考能力上表现突出,但在多模态能力上仍有待提升。对于如何把握AI浪潮般的机会,朱可夫建议投资者关注海外巨头和国内大公司的动作,紧跟技术进步的方向和市场关心的热点,从而做出合理的投资决策。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由于尖端科技创新涉及多学科领域,难以全面掌握技术细节,因此相信优秀的机构投资者能够做出合理的判断或许更为明智。

DeepSeek相关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