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5年,科技板块高歌猛进,红利板块却悄然回调。Wind数据显示,中证红利价值指数、上证红利指数等跌幅超5%。但资金配置需求仍然旺盛,红利ETF资金净流入超75亿元。基金经理看好红利资产长期前景。

步入2025年,科技板块持续高歌猛进,而红利板块却悄然面临回调压力。

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2月7日,中证红利价值指数、上证红利指数等重要红利指标均在年内发生了超过5%的跌幅,这一表现明显弱于沪深300指数和中证A500指数等主流宽基指数。其中,煤炭行业作为高股息资产的代表,其持续回调对红利指数构成了显著拖累。

尽管科技与红利之间的“跷跷板效应”一直存在,但近期市场的倾斜并未削弱资金对红利资产的配置需求。开年以来,资金通过ETF逢低加仓,红利ETF整体资金净流入已超过75亿元。

红利策略指数集体回调

2025年初以来,红利策略指数普遍出现下跌,跌幅大多集中在3.5%-5.5%之间。这一表现使得红利策略曾经引以为傲的“抗跌”特性在短期内有所减弱。具体来看,Wind数据显示,截至2月7日,中证红利价值指数年内下跌5.2%,上证红利指数下跌5.08%,同期其他红利相关指数也均下跌超过4%,远超沪深300指数和中证A500指数的跌幅。

港股市场的红利策略指数同样未能幸免。截至2月7日,国证港股通红利低波指数和中证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分别下跌3.57%和2.38%,而恒生指数则上涨了5.35%。

在红利板块内部,高股息资产的分化行情愈发明显。煤炭股和银行股的下跌成为拖累红利指数的主要因素。同时,中证申万煤炭指数年内下跌7.12%,多只煤炭股跌幅超过5%。而中证银行指数也下跌1.61%,多只银行股年内跌幅超过5%。然而,以黄金和钢铁为代表的资源股却逆市上涨,为市场带来一抹亮色。

资金配置需求持续旺盛

从市场表现来看,行业层面的分化是导致红利指数普遍下跌的主要原因。以煤炭、电力为首的行业大跌对红利板块造成了较大负贡献。然而,尽管面临回调压力,但整体红利资产的配置需求仍然十分旺盛。各路资金通过ETF越跌越买、逢低加仓,显示出对红利资产的长期看好。

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红利策略ETF普遍迎来份额大幅增长,逆势吸金。其中,华泰柏瑞红利低波ETF、南方红利低波50ETF、招商中证红利ETF等基金份额年内均实现显著增长,资金净流入超过数十亿元。整体来看,截至目前,全市场共有33只红利ETF,其中24只均在今年以来获得资金净流入,合计净流入额超过75亿元。

红利策略长期依然有效

尽管红利指数在短期内面临回调压力,但多名基金经理仍然看好红利资产的长期前景。他们从股债利差、政策支持、量化因子、资产配置等多个视角给出了长期看好的理由。

从股债利差的视角来看,当前红利类资产的股息率普遍较高,而国债收益率则处于低位,这种利差的存在使得红利类资产的配置需求长期存在。从政策支持的视角来看,六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公募基金和保险资金加大对A股的投资力度,这将为市场带来数千亿元的长期资金,红利资产因其高股息率、低波动的特性将成为这些资金的重要配置方向。

从量化视角来看,近年来市场环境的变化使得红利因子的波动性降低,预计未来红利因子有望成为真正意义上的Alpha因子,这将为红利策略投资提供更强的指导作用。因此,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以“红利为盾,科技为矛”来构建攻守兼备的投资组合或是布局春季行情的较优解。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图片及链接信息保留原样,未做改动)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