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英国量化巨头宽立资本旗下私募机构首只产品完成备案,Deepseek模型热度攀升,外资机构纷纷看好中国股市,加速布局中国市场,宽立私募等机构动作频频,显示外资对中国市场的信心。

在完成基金登记程序后,英国量化投资领域的佼佼者宽立资本,其旗下的私募机构成功完成了首只产品的备案流程。

从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获取的信息显示,宽立资本旗下的宽立(上海)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宽立私募”)推出的首只产品——宽立中国钻选CTA一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已在近期顺利完成备案。这一里程碑式的进展距离宽立私募完成登记尚不足两个月。

与此同时,随着Deepseek模型在全球范围内的热度持续攀升,众多外资机构纷纷表达了对中国股市的乐观态度,其中不乏美国银行、高盛、德意志银行等全球顶级金融机构。

外资巨头加速中国市场布局

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的数据显示,宽立中国钻选CTA一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于今年1月16日正式宣告成立,并在1月24日迅速完成了备案程序。该基金被归类为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其托管机构为中信证券。

值得一提的是,该基金的管理人——宽立私募,自2024年3月14日成立,至2024年12月13日完成登记,其注册资本高达2000万元人民币。宽立私募在登记后的短短不到两个月内,便成功完成了其首只私募产品的备案工作。这一迅速的动作不仅标志着宽立资本在中国市场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外资巨头正在加速布局中国私募市场的整体趋势。

据悉,宽立资本在全球范围内以其系统化和量化的投资策略而著称,其总部位于伦敦,与AHL、元盛(Winton)共同被誉为“量化三巨头”。宽立资本凭借先进的技术和复杂的数学模型,实现了全天候的交易操作,其投资策略涵盖了趋势跟踪、宏观策略、货币策略以及多策略等多个方面,特别是在程序化期货交易领域,宽立资本更是备受瞩目。

除了宽立私募之外,全球知名对冲基金英仕曼旗下的英仕曼(上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也在今年1月备案了一只新产品,即英仕曼目标风险全球资产配置私募证券投资基金。

根据私募排排网的数据,截至2月7日,目前正处于备案运行状态的外商独资私募管理人共有206家。其中,证券类外资私募管理人有35家,占比达到16.99%;私募股权、创业类外资私募管理人有151家,占比高达73.30%;其他类外资私募管理人有20家,占比9.71%。

从外资私募管理人的管理规模来看,管理规模在100亿元以上的外资私募管理人有8家,占比3.88%;管理规模在50亿至100亿元之间的外资私募管理人有10家,占比4.85%;管理规模在20亿至50亿元之间的外资私募管理人有24家,占比11.65%;管理规模在10亿至20亿元之间的外资私募管理人有14家,占比6.80%;管理规模在5亿至10亿元之间的外资私募管理人有25家,占比12.14%;而管理规模在0至5亿元之间的外资私募管理人有125家,占比高达60.68%。

外资巨头看好中国资本市场

外资巨头加速布局中国市场,无疑体现了他们对中国市场的坚定看好。市场分析人士指出,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开放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外资机构正积极涌入中国市场。

近日,德意志银行发布的中国股票战略报告中提到,中国的企业在多个制造领域以及日益增长的服务领域中提供了更高性价比的产品和服务,且往往质量更优。投资者对高性价比的追求,将推动中国市场的折扣逐渐消失。此外,由于政策导向逐渐偏向支持消费而非生产,以及可能的金融自由化进程,企业的盈利能力在周期中可能会出现意外的上行。报告认为,A股和港股的牛市始于2024年,并有望在中期超越之前的高点。

高盛在最新发布的研报中表示,在中性预期下,MSCI中国指数今年有望实现14%的涨幅,从目前的66点升至75点;而在乐观预期下,该涨幅有望达到28%。

高盛指出,目前中国的政策周期已经从预期阶段过渡到实施阶段,接下来的关键要素在于政策的细节和实际行动,这将为股市的稳定增长和企业盈利提供有力支撑。中国的制造业在全球范围内具有不可撼动的优势,其在前沿技术、专利数量、工业集群以及人才储备方面均拥有丰厚的实力。特别是在电动车、人工智能、5G及未来的6G电信设备等领域,中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优势,这进一步巩固了中国资本市场的价值基础。

美国银行的策略师预计,在2025年初停止持续上涨后,美国股市的领先优势将继续消退。在此背景下,美国银行建议投资者做多中国股票。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原标题:外资量化巨头加速布局中国市场,Deepseek模型热度攀升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