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随着人形机器人市场的持续升温,灵巧手作为核心部件备受关注。多家灵巧手相关企业接受机构调研,政策扶持助力行业发展。产业链上市企业积极布局,抢占市场先机,推动灵巧手商业化进程加快。

本报记者李万晨曦

2025年以来,随着人形机器人市场的持续升温,灵巧手作为核心部件,其相关产业链上的上市企业已成为市场密集调研的热点。据Choice金融终端最新数据,自今年1月1日至2月9日,已有19家灵巧手相关企业接受了机构的深入调研,调研焦点主要围绕技术创新、产品迭代、市场拓展及战略布局等核心议题。

中国数实融合50人论坛智库专家洪勇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机构对灵巧手产业链企业的密集调研,无疑将激发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速技术迭代进程。这将促使企业投入更多资源于新型触觉传感器、高性能电机及谐波齿轮传动等关键材料的研发,同时带动需求增长,提升零部件采购量,进而推动企业产能扩张,为灵巧手行业的整体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灵巧手商业化步伐加快

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在接受采访时强调:“灵巧手在人形机器人与外界交互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执行器’角色。它基于人手运动学原理设计,集成了多种高精度传感器,能够灵活操作各种物体,为人形机器人从‘固定动作’向‘精细化、多场景应用’的转变提供了坚实的硬件支撑,有力推动了柔性制造的发展。”

目前,市场上已有多家企业推出了商品化灵巧手产品,如英国的Shadow Robot Company推出的“Shadow Dexterous Hand”,以及哈尔滨工业大学与德国宇航中心联合开发的HIT/DLR灵巧手等,但这些产品价格普遍较高。近年来,随着技术升级、政策扶持及资源汇聚,国内企业在成本控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如上海智元新创技术有限公司发布的“远征A1”灵巧手,其成本已控制在万元以内。

政策层面,2024年1月,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突破智能灵巧手等核心技术。随后,北京、安徽、浙江等省市也相继出台了相关政策,为灵巧手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今年2月,广东省也发布了《广东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2025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人形机器人等具身智能机器人,加快突破机器脑、机器肢、机器体及关键核心部件,积极推动智能机器人应用场景的创新。

据Statista预测,全球机器人灵巧手市场规模将从2021年的11.6亿美元增长至2030年的30.35亿美元,市场容量也将从50.75万只增长到141.21万只。上海杉达学院数字商法研究中心研究助理武于蒙表示:“随着成本的进一步降低,灵巧手的应用领域将持续拓展,从传统的工业制造、物流仓储向深海探测、航空航天等新兴领域延伸,深度融入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环节。”

产业链上市企业积极布局,抢占市场先机

北京艾文智略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首席投资官曹辙指出:“随着市场对人形机器人灵巧手的关注度不断攀升,产业链上的上市企业正积极布局,以契合日益增长的生产需求。这将有力推动国内产业链的成熟与发展,助力我国在全球产业竞争中脱颖而出。”

以深圳市兆威机电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近期推出了一款集成了手指驱动技术的高可靠性灵巧手,并表示未来将持续聚焦于灵巧手产品及其关键部件的研发,强化在关键技术和平台产品方面的投入,推动产品的持续迭代升级。蓝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深度参与了灵犀X1机器人的关节模组、DCU控制、OmniPicker(夹爪)等核心部件的生产组装与测试控制,并已与国内外多家头部人形机器人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提供一站式垂直整合服务。

此外,湖北祥源新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表示,其生产的发泡材料可用于人形机器人灵巧手及电子皮肤等柔性传感领域,并将积极寻求相关合作机会。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相关图片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