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芯国际发布2024年第四季度业绩,营收两位数增长创新高,但净利润同比下滑。港股和A股年内涨幅显著,公司给出乐观业绩指引,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收入环比增长,毛利率稳定。股价表现强势,面对价格战,中芯国际表示不主动降价。

近日,晶圆代工巨头中芯国际(688981.SH;00981.HK)发布了2024年第四季度未经审核业绩。

营收方面,中芯国际该季度和年度收入均两位数增长,其中年度收入创下新高。2024年第四季度,中芯国际销售收入约159.17亿元,同比增长31%,环比增长1.7%;从全年看,2024年度中芯国际销售收入为577.96亿元(合80.3亿美元),同比增长27.7%。这是该公司全年收入首次超过80亿美元。

净利润方面则较上年同期下滑。中芯国际2024年四季度归母净利润为9.92亿元,同比下降13.5%;归母扣非净利润同比下降45%;2024年归母净利润36.99亿元,同比下降超过两成。关于利润下降,中芯国际在财报中归因于投资收益及资金收益下降。

2月12日,中芯国际港股开盘即涨,全天涨幅超过5%。A股同样红盘报收,股价涨至104.32元,总市值超过8300亿元。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月2日,中芯国际港股和A股分别报收29港元/股和89.96元/股,这意味着,中芯国际港股年内累计涨超65%,A股累计涨超16%。

均价带动营收上涨,中国区收入占九成

中芯国际营收上涨主要系产品均价提升。财报显示,中芯国际2024年四季度晶圆销售量(折合8英寸标准)为1991761片,环比下滑6.1%;单片晶圆收入(折合8英寸标准)则为1108.2美元,环比提升8.3%。

从地区看,2024年四季度,中芯国际中国区的收入占比从三季度的86.4%进一步提升至89.1%,美国及欧亚区市场占比继续下降。“尽管全球应用终端需求增速普遍乏力,但随着供应链从国外迁回国内,同时受益于补贴政策的推动,国产化需求提升,芯片本土化率也进一步增长。”亿欧智库研究总监严方圆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从晶圆尺寸看,2024年四季度,中芯国际8英寸晶圆营收占比同比下滑至19.4%,12英寸晶圆营收占比上升达80.6%。

随着应用场景、芯片类别和客户需求的不断提升,12英寸晶圆逐渐成为半导体制造的主流选择。

多家半导体公司品牌顾问张国斌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虽然中芯国际四季度产能利用率有所下降,但其营收增加也侧面证明了性价比更高的12英寸晶圆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财报中,中芯国际也给出了乐观的业绩指引。中芯国际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收入环比增长6%-8%,毛利率19%-21%;预计2025销售收入增幅高于可比同业的平均值,资本开支与上一年相比大致持平(73.3亿美元)。

中芯国际联席CEO赵海军2月12日在业绩会上表示,目前整体客户产品库存相对健康,在与产业链伙伴的广泛沟通中,普遍认为2025年除了人工智能继续高速成长外,市场各应用领域需求持平或温和增长。同时,汽车等产业向国产链转移切换的进程,已经从验证阶段进入了起量接收阶段,部分产品正式量产。

此前有观点认为DeepSeek热度走高带动了中芯国际股价上涨,被问及DeepSeek的出现是否会让非顶尖算力也拥有在AI核心产业链中大施拳脚的机会,严方圆表示,DeepSeek的出现比较振奋人心,但是行业内目前仍无法忽视工具链和基础软件等适配层面的挑战。

对于价格战,赵海军明确表示中芯国际不主动降价。他称,在地化生产带来了更多的市场需求,但同质化竞争使得结构性过剩的产能即使在市场回暖的情况下,依然面临激烈竞争,“公司保持一贯的定价策略,随行就市,不主动降价,但在必要时也会和战略客户一起直面价格竞争,以保持住公司在各个领域的市场份额和竞争优势”。

(文章来源:时代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