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哪吒之魔童闹海》总票房超120亿元,对光线传媒股价产生显著影响。股价大幅波动后,市场开始关注光线传媒的估值问题。机构预测《哪吒2》票房约160亿元,光线传媒利润有望达40亿元。但公司净利润大幅波动,市盈率高达170.54倍,估值风险不容忽视。

  央视新闻消息,截至2025年2月17日,《哪吒之魔童闹海》总票房(含点映及预售)已超120亿元。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该片票房已经超过《复仇者联盟》和《狮子王》,进入全球票房前10。这部影片的票房佳绩,对光线传媒的股价产生了显著影响。

  数据显示,2月5日至2月14日,光线传媒(300251.SZ)股价涨幅超过200%,总市值突破1019亿元。然而,股价的剧烈波动也随之而来,2月17日,光线传媒当日主力净流出1.66亿元,报29.66元/股,全天下跌14.6%,市值回落至870亿元。

  面对股价的大幅波动,市场开始关注光线传媒的估值问题。《哪吒2》之后,公司的业绩还能否持续高涨?这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从百亿票房到公司的实际营收,需要经过复杂的分账流程。光线传媒采用“主投+主控发行”的模式,并通过自有发行网络覆盖全国院线。据业界普遍采用的计算方法,片方大概可以抽取39.31%的报酬。光线作为《哪吒2》的主投方和发行方,分账比例约40%,预计其分成大概在总票房的20%左右。

  此外,基于IP授权、周边衍生品等的收入也大概在总票房的20%左右。机构预测《哪吒2》的最终票房大概在160亿元左右,这意味着光线传媒基于该片的总票房利润有望在40亿元左右。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哪吒》系列的成功难以复制。光线传媒的财报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近年来,公司的净利润大幅波动,2022年还出现了亏损。虽然2023年公司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大幅增长,但市盈率已然高达170.54倍,估值风险不容忽视。

  2月17日光线传媒股价的大跌,或许正是市场对其高度泡沫化估值敲响的警钟。影视爆款的可遇不可求,也让市场对光线传媒的未来业绩充满期待与担忧。

  在同一个春节档,其他影片的票房表现却大相径庭。《蛟龙行动》巨亏8亿元,悄悄撤档;《封神2》口碑大扑,票房仅12亿元;《唐探1900》表现平平,未能超过前作。这也进一步凸显了《哪吒2》票房佳绩的意外和难得。

  短剧市场方面,去年春节档的“现象级”产品《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流水达到8亿左右,但今年春节档的短剧却未能破圈,多平台、长周期、全矩阵造势之下,仍旧没有一个可与《八零后妈》相比的作品。这也再次证明了影视爆款的可遇不可求。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