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驾驶技术普及加速,智驾保险需求涌现
AI导读:
智能驾驶技术普及加速,正从“高配”逐渐转变为“标配”。智驾系统渗透率快速提升,催生了大量的智驾保险需求。面对挑战,车企和险企开始积极行动,探索定制化智驾保险。未来各方需协同发力,推动智驾保险加快普及。
长期以来,智能驾驶技术的高阶功能多集中于20万元以上的高端车型。然而,今年以来,高阶智驾系统呈现出加速下沉的趋势,正从“高配”逐渐转变为“标配”。这一转变的标志性事件是比亚迪近日宣布全系车型搭载“天神之眼”高阶智驾系统,标志着智能驾驶技术普及进入新阶段。
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的迅猛发展,驾驶主体逐渐由“人”转变为“智能驾驶系统”,这一变化正在重塑车主的风险结构。在新形势下,车主的保险保障需求日益全面化和多元化。保险业期待借此机会带来新的业务增长点,同时,智能汽车产业也希望保险产品提供更为全面的保障,以确保其稳健前行。
一些车企和险企敏锐地捕捉到了市场需求的变化,并开始积极行动。近日,小鹏汽车计划联合头部保险机构推出定制化智驾保险。此前,赛力斯与平安产险已合作推出相关风险保障方案。总体来看,智驾保险仍处于探索阶段,未来相关各方仍需协同发力。
智驾系统渗透率快速提升
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预测,“2025年将成为全民智驾元年。”2024年我国汽车产销均超过3000万辆,为智能驾驶技术的进化提供了独特土壤。工信部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L2级自动驾驶新车渗透率已达50%。
自动驾驶不仅增强了驾驶体验,还通过多种技术手段,如疲劳驾驶预警、车道偏离预警、自动紧急制动等,在遇到危险时及时发出警报并采取措施。
多位车主表示,自动驾驶功能在日常驾驶中提供了极大便利,尤其是自动泊车功能,解决了停车难的问题。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智能驾驶的普及速度正在加快,全民智驾或是大势所趋。
科波拉汽车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创始人王浩表示,智能驾驶技术近年来发展较快,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自动驾驶、车路协同等领域的深度提升。未来,中级以下车型也将配备不同等级的智能化硬件及功能。
车车科技CEO张磊认为,智驾的普及程度受技术成熟度、成本、用户接受度及出险情况等多因素综合影响。当前,我国智驾渗透率正在快速提升,低级别的智驾可能全民普及,高阶智驾的普及还需进一步观察。
新趋势催生保险新需求
智能驾驶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也对与汽车紧密相关的生态产生了深远影响,催生了大量的保险需求。市场对智驾保险关注的焦点是,保险如何有效地给车主“兜底”。
围绕上述焦点,又衍生出多个问题:一旦出险,应如何确定车辆制造商、智能驾驶系统供应商、车主等各方的责任比例?谁来负担保费支出?在大数据缺失的情况下,保险业如何实现精算定价?
康德智库专家潘雪晴表示,智驾时代出险首先要进行责任主体的认定。若事故由智能驾驶系统的设计、制造缺陷导致,车企或智驾系统厂家应承担主要责任。若是驾驶员未正确使用智能驾驶功能导致车祸发生,驾驶员应承担主要责任。
王浩认为,在理想状态下,车险的责任划分应以出险时的驾驶控制主体为参照。然而,目前车辆普遍尚未实现完全依赖自动控制,车险事故责任判定仍主要参照传统车辆的方法。
在保费分担方面,张磊认为,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的普及,在自动驾驶模式下的保费或将由车企承担。面对人机并用的场景,需要利用“人机共驾智保体”来解决保险责任认定等问题。
此外,险企在推出智驾保险时还面临其他挑战。上海市光明律师事务所律师付永生表示,智驾依赖于复杂的软件和硬件系统,传统车险较少涉及这些系统的技术故障风险,网络安全风险也未被覆盖。
平安产险相关负责人表示,高阶智能网联汽车的使用涉及多种场景,不同场景下的保障需求也呈现差异化。面对挑战,一些险企选择和车企联手研发智驾保险。
各方仍需协同发力
业内人士认为,未来,相关各方需要协同合作以推动智驾保险加快普及。
从保险机构层面来看,险企需要提升技术整合能力、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以及风险定价能力。王浩表示,未来的车险产品形态将发生变化,保障对象将进一步细分,对保险公司的技术整合能力、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张磊补充道,智驾的发展普及或将带来多方面变化,包括业务格局的变化、车险产品持续创新以及车险定价模型发生变化。
监管部门也在推动保险业更好满足智能驾驶市场的保险需求。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等四部门近期联合发布的指导意见提出,要“主动顺应智能驾驶趋势”,统筹保险行业力量,全面系统研究智能驾驶对车险经营的中长期影响。
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后续各方的协同努力,智驾保险有望进一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改善险企的盈利情况,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