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国制造业与科技业突破壁垒,打破国际垄断。2025年蛇年开市后,A股市场走出确定性行情,比亚迪、小米等市值突破万亿。中国科技股率先实现价值重估,尽管与境外市场相比市值占比仍低,但增长潜力巨大。外资机构有望将中国资产从“可选项”转为“必选项”。

Deepseek创始人梁文锋曾公开表示:“中国要逐步成为贡献者,而不是一直搭便车。”在科技强国的战略背景下,中国的制造业与科技业不断突破壁垒,打破国际垄断,有力证明了“中国模式”在科技创新中的巨大潜力。从文化到科技,从传统产业到新兴领域,中国创造的多点开花已赢得全球认可。

2025年蛇年开市后,A股市场呈现确定性行情。2月14日,比亚迪市值突破万亿元大关,港股小米集团市值也超过万亿港元,同时中概股阿里巴巴持续走高,这标志着中国资产的价值正在被全球投资者重新评估。特别是云计算、AI医疗、算力等AI相关板块,展现出强劲的赚钱效应。

华泰证券研究所所长、首席固收研究员张继强指出,2025年春节后由DeepSeek引发的这轮重估行情,更多是基于自下而上的产业逻辑演绎,反映了市场对长期发展趋势和产业实力的重新认知,其中中国科技股率先实现了价值重估。

尽管与境外市场相比,中国科技板块的市值占比仍相对较低,但中国资产的重估潜力巨大。数据显示,美股和韩国股市的信息技术板块市值占比均超过25%,而A股和港股的市值占比尚不足20%。这意味着中国科技股具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随着中国科技资产的价值被重新评估,外资机构的全球资产配置策略或将中国资产从“可选项”转变为“必选项”,并进行超配。张继强表示,目前海外长线资金对中国资产的配置仍明显不足,但保险等长线资金正在持续入市。在居民部门面临低利率环境、存款迁移趋势下,资产再配置的需求也日益强烈。尽管海外长线资金对特朗普关税、供需不平衡和地产下行等因素仍有担忧,但考虑到其当前仓位处于低位,有望成为中长期潜在的入市资金。

然而,目前部分公司涨幅较高,市盈率已大幅偏离行业平均水平。张继强提醒,港股等市场在近期行情的快速上涨后,估值修复程度已经不低,因此行情出现短期扰动甚至小幅调整的概率有所增加。潜在的触发因素可能包括交易性机构占比过多、特朗普关税的不确定性以及基本面配合需求等。但即使市场出现短期调整,考虑到宏观经济压力最大的阶段可能已经过去,同时产业亮点提振了投资者对中国科技企业创新能力的信心,加之场外流动性充裕,A股及港股市场下沿抬升、结构性机会增多的趋势大概率不会改变。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