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结婚登记数同比下降,股市热点关注社会现象反映经济环境变化
AI导读:
2024年全国结婚登记数为610.6万对,同比下降20.5%。多地结婚登记数量普遍下降,主要受适婚年龄人口数量下降和结婚平均年龄推迟影响。股市热点也关注到这一社会现象,反映了经济环境的变化。
近日,民政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结婚登记数为610.6万对,同比下降20.5%,创下近年来新低。股市热点中的社会现象也反映了经济环境的变化。
一些地方近期也发布了结婚数据。比如,湖南2024年结婚登记总数为22.79万对,同比下降19.3%。从目前各地发布的2024年结婚登记数量来看,普遍呈现下降趋势。
清华大学社会学博士后史薇指出,主要受疫情后补偿性结婚潮影响,2023年结婚登记数据短暂回升至768万对,但之后很快便跌回常态,下降的总趋势没变。
结婚登记数量下降的原因复杂,但适婚年龄人口数量下降和结婚平均年龄推迟是两个重要因素。如果将20—39岁视为适婚年龄人口,其占比从2013年的31.97%下降到2023年的26.29%,降幅超过5个百分点。
以北京为例,2023年适婚年龄人口为716.2万人,较2013年下降超过200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32.8%。一些省份的适婚年龄人口占比早在2020年已下降到25%以下。
地方结婚数量普遍下降
近期,多地公布了2024年的结婚登记信息。广东2024年结婚登记数量为51.2万对,同比下降。广州和深圳也分别有所下降。上海2024年共办理结婚登记90167对,较2023年也有所减少。北京尽管尚未公布全年数据,但前三季度结婚登记数量已明显下降。
云南、连云港、扬州、丹阳等地的结婚登记数量也较2023年有所下降,但跌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史薇表示,2024年结婚对数下降是正常现象,是过去十余年下降趋势的延续。短期因素包括疫情后婚育补偿效应释放完毕和传统观念影响,长期因素则包括适婚人口减少、初婚年龄推迟、婚姻观念转变和经济压力增大等。
适婚年龄人口下降“加速度”
结婚年龄推迟问题在大城市和小城市都同样明显。2024年,上海全市结婚人员平均年龄为34.9岁,初婚平均年龄30.1岁。连云港全市结婚人员平均年龄为31.43岁,初婚平均年龄27.86岁。
近年来,中国结婚年龄分布呈现出明显的推迟趋势,且30岁以上结婚人数占比逐渐上升。结婚年龄推迟不仅压缩了结婚窗口期,还减少了每年进入婚姻的人数。
中国统计年鉴2024显示,2023年我国20—39岁适婚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26.29%,较2013年、2020年均有明显下跌。适婚年龄人口下降的趋势难以改变,且在最近10年呈现加速下跌的趋势。
如何应对“结婚难”?
一些地方曾经出现过适婚年龄人口占比提升的阶段。以北京为例,2009年北京20—39岁人口占比40.2%,2013年上涨到43.6%,2020年仍高达36.09%。上海、天津也明显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但最新数据显示,大城市适婚年龄人口下降较快。北京2023年适婚年龄人口为716.2万人,占总人口比重32.8%,较2013年下降超过200万人、10.8个百分点。即使是适婚年龄人口占比较高的大城市,也开始面对“结婚难”的问题。
史薇表示,打造更为友好的婚恋、生育环境是重点之一。上海已印发相关措施,提出构建新型婚育文化,包括优化婚姻登记服务、开展婚姻咨询等“婚育一站式”服务。
未来,政府可以进一步加强经济支持,扩大补贴范围、力度,完善幼托体系,转变年轻人观念,加强婚姻教育引导,促进现代家庭观念健康发展。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