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近期,AI+医疗概念股在资本市场上表现强劲,机构研报预测全球市场规模将由2022年的137亿美元增至2030年的1553亿美元。政策支持、技术突破和市场需求驱动行业发展,但业绩和数据治理等挑战仍需关注。

近期,AI+医疗概念股在资本市场上表现强劲,成为市场焦点。

数据显示,2月19日,华大基因(300676.SZ)涨幅达12.51%,创下自2023年4月以来的新高;金域医学(603882.SH)、贝瑞基因(000710.SZ)涨停;安必平(688393.SH)、科美诊断(688468.SH)涨超10%。AI概念带动多只医疗股近日创下一年来的股价新高。

AI+医疗概念的这一波行情由Deepseek热潮催化。机构研报预测,“AI+医疗”行业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的全球市场规模将由2022年的137亿美元增至2030年的1553亿美元,行业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在政策支持、技术突破和市场需求的多重驱动下,“AI+医疗”行业前景广阔,技术壁垒与全球化能力强的企业将持续受益,但行业基本面和潜藏挑战仍需关注。

随着DeepSeek在AI领域热度上升,相关医疗企业批量官宣接入AI大模型。医渡科技(02158.HK)、智云健康、鹰瞳科技(2251.HK)、卫宁健康等企业已宣布接入。乐心医疗、迈瑞医疗等上市公司推出自研大模型。达安基因和迪安诊断也成功引入AI辅助诊断项目。据研报,已有超30家医疗大健康公司宣布加速整合DeepSeek技术,覆盖多个医疗领域。

医院方面也在积极拥抱AI。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发布瑞智病理大模型RuiPath,将在病理诊断场景下加速医疗智慧化。上海市已启用多款影像人工智能应用,提供辅助分析、诊断等多类型功能。

AI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正快速拓展,从辅助诊断、药物研发到健康管理,应用场景不断丰富。例如,华山医院的智能诊断系统提升动脉瘤检出率,迪安诊断通过AI提升诊断效率。华大基因、润达医疗等企业也在与科技巨头合作,开发医疗AI工具。

AI技术不断成熟,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研究报告认为,AI医疗在提升医疗器械功能、优化结果解读、辅助决策等方面潜力巨大。这一创新方向和竞争趋势已被广泛重视。

AI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更多是短期主题交易,但长期来看,AI将持续推动医疗行业变革。机构分析认为,AI将从提质、增效两方面拓展市场空间,拥有底层模型、数据壁垒和客户积累的企业将率先受益。国内宏观政策也利好AI医疗,审批加速。

市场规模方面,数据显示,中国AI医疗市场规模预计将由2023年的88亿元增至2033年的3157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43.1%。全球市场规模也将大幅增长。

政策面上,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联合发布《卫生健康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参考指引》,推动“AI+”在医疗领域的创新应用。

尽管AI医疗概念股走势强劲,但相关上市公司业绩表现不容乐观。AI概念带动股价上涨后,股东和高管减持引发关注。此外,随着大模型深入应用,数据准确度、隐私等医学伦理问题仍待探讨。

以第三方医学检验行业为例,多家龙头企业业绩预告由盈转亏。华大基因等公司业绩也大幅下降。部分概念股的减持情况也引发投资者关注。

目前,大模型的应用场景以辅助问诊为主,在中医药研发方面也有探索。受访专家提出,人工智能在辅助诊疗中相对容易突破。但医疗数据获取、流通等数据治理问题仍存挑战。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医疗数据分散在各方,整合难度大。不同医疗机构的数据格式和标准各异,导致数据难以互联互通。数据壁垒广泛存在,影响了底层数据来源的丰富度和准确度。如何在保证患者隐私的情况下获取大量准确数据,也是实际工作中的挑战。

受访专家还表示,数据和人才构成两大挑战,短期内培养复合型人才存在瓶颈。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