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月21日,最高检与中国证监会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将持续对财务造假案件实施全链条打击惩处,2024年对61起案件作出行政处罚,同比增长17%,案均处罚金额同比增长12%。同时,证监会将推动进一步加强民事赔偿和刑事打击,强化立体追责,保障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大河财立方消息】2月21日,最高检与中国证监会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主题为“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犯罪,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何艳春指出,近年来,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呈现系统性、隐蔽性、复杂性加剧的趋势。一是“假账做全套”,涉及资产、收入、成本、利润、现金流等多个会计科目,甚至对生产、采购、销售、物流、库存等经营环节进行全面掩饰,识别难度日益增大;二是通过隐秘关联方、“壳公司”、第三方构建无经济实质的交易,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隐蔽性显著增强;三是大股东、实控人主导的造假案件频发,近15%的财务造假案件伴随资金占用、违规担保等问题,公司治理和内控体系存在明显缺陷;四是为满足融资条件、维持上市地位或避免大股东股权质押爆仓,部分上市公司实施财务造假,导致二级市场风险向一级市场外溢。

  针对上述问题,证监会持续加大财务造假案件的打击力度:2024年,对61起财务造假案件作出行政处罚,同比增长17%,案均处罚金额达到1577万元,同比增长12%;对7起案件实施顶格罚款,同比增长75%;对69名“董监高”人员实施市场禁入措施,同比增长9.5%。

  在责任追究方面,证监会不仅处罚上市公司及其责任人员,还追究大股东、实控人等“首恶”的组织指使责任,35起案件涉及此类追究,同比增长近60%;同时,对39家中介机构进行行政处罚,暂停5家中介机构业务,强化保荐人、会计师事务所等“看门人”的责任。

  证监会还牵头建立第三方配合造假线索通报处理机制,加强监管协同,将金融机构、上下游客户、第三方企业等配合造假的线索移交相关主管部门或属地政府。

  未来,证监会将继续坚持惩防并举、标本兼治,通过多渠道识别造假线索,完善线索举报奖励制度,紧盯可疑迹象,提升违法违规发现能力,优化调查流程,提高处罚效率,巩固并强化严格监管的氛围。同时,推动加强民事赔偿和刑事打击,构建全方位追责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存在极少数上市公司实施财务造假的情况,但上市公司作为我国企业的优秀代表,其总体质量和投资价值仍在不断提高。随着监管执法的不断加强,资本市场面临的风险正在逐步暴露和出清,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仍有一定数量的财务造假案件,但这不影响我国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整体趋势。

(文章来源:大河财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