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5年以来,多家车企发布智能化战略,将高阶智能驾驶引入大众市场,中国汽车市场迎来“智驾平权”拐点。全民智驾战略下,L3级智驾成为车企竞争焦点,比亚迪、长城汽车等企业加大投入,推动智能驾驶技术发展。

  2025年以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多家车企相继发布智能化战略,将高阶智能驾驶逐步引入大众市场,中国汽车市场正迎来“智驾平权”的重要拐点。这一变革不仅将重塑中国消费者的购车标准,更有望助力国产智能汽车在全球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全民智驾概念的火爆,一方面得益于技术进步带来的成本降低,使得智驾系统能够普及至更多车型;另一方面,车企间的竞争日益激烈,智驾系统已成为吸引消费者的关键卖点。

  然而,天使投资人、资深人工智能专家郭涛指出,尽管市场上智驾概念众多,但真正能将端到端、大模型等技术成功应用并取得良好用户体验的车企仍屈指可数。

  长城汽车CTO吴会肖表示:“在技术变革期,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才能达到真正的突破。”

  广州眺远营销咨询公司总监高承飞认为,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应兼顾安全性、用户体验和成本因素,只有在这些方面取得平衡,智能驾驶技术才能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普及。

  全民智驾战略下的高阶智驾之争

  全民智驾战略的发布,标志着智能驾驶竞争的最终决赛已经开始倒计时。在智能化的下半场,高阶智驾将成为留在竞争舞台上的入场券。

  据了解,比亚迪的天神之眼C系统主要面向普通家用车市场,价格覆盖7万级到20万级,是比亚迪推动全民智驾的重要一环。例如,搭载天神之眼C系统的海鸥智驾版价格6.98万元起,功能上暂时支持高速NOA、自动泊车、AEB自动刹车和碰撞预警等。年底还将上线城市记忆领航功能,实现路线记忆下的红绿灯识别、全路况避障等。

  长城汽车哈弗品牌总经理赵永坡表示,高级智驾应满足用户高频的城市出行场景,提供极致的安全、丝滑的控制和拟人的体验。高速NOA功能已在长城汽车的部分产品上应用多年。

  华为常务董事余承东认为,智能驾驶的凑合能用与好用并安全是完全不同的境界,就像打电话有网就行,上网则需5G。

  轻舟智航联合创始人、CEO于骞认为,高阶智驾的定义较模糊,会随着时间变化,未来城市NOA或L3、L4才可能被视为高阶。

  车企智驾战略引发市场变革

  一位自主品牌的经销商表示,“高阶智驾”概念提升了品牌声量,为品牌增添了光环效应。比亚迪发布“天神之眼C”后,不少消费者主动进店咨询。

  高承飞认为,比亚迪此举打破了智能驾驶技术的价格壁垒,将对大众、丰田等合资品牌及吉利汽车、长安汽车、华为系车型构成挑战。

  比亚迪天神之眼C的重要供应商地平线表示,随着搭载天神之眼C的比亚迪车型交付,征程6系列也于2月正式开启大规模量产交付。地平线将助力超100款中高阶智驾车型上市,并在2025年内突破百万规模出货。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近日展示魏牌全新高山,并预告将开启“车位到车位”全场景高阶智驾直播。

  此外,理想汽车调整组织架构,理想汽车总裁马东辉主管理想汽车业务,董事长、CEO李想则专心负责AI。小米汽车则计划投入300亿元研发,目标是到2025年进入智能驾驶的第一阵营。

  里斯中国区合伙人何松松表示,理想、小米、长城等车企已纷纷加大智驾领域投入,比亚迪作为行业领军者,此次战略升级将推动行业及消费者对智驾的关注。

  L3级智驾成为竞争焦点

  业内人士认为,无论技术如何发展,应以用户需求为主,安全至关重要。对于预算在10万元左右的消费者,他们更关注车辆的基础性能和安全配置,智驾技术的灵敏度仍有待提升。

  地平线副总裁兼首席架构师苏箐认为,智驾行业应专注于解决实际问题而非营销。轻舟智航联合创始人、CEO于骞也表示,智驾领域尚未真正为用户创造价值,目前多为宣传。

  真正的用户价值在于智驾技术的实际表现和安全保障。L3、L4级别的智驾体验将是质的飞跃。

  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乘用车L2级及以上自动驾驶的渗透率达55.7%,预计2025年将接近65%。浙商证券研报指出,领先车企有望在2025年率先进入L3阶段,L3将成为下一个车企竞争的焦点。

  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L3级别是车辆驾驶权变更的关键分水岭。

  全民智驾仅是序章,未来竞争赛道广阔。随着技术进步和规模化生产,智驾系统价格将下降,但竞争将更加注重技术研发、成本控制和市场营销等综合能力。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