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合资车企纷纷推出“一口价”策略,吸引消费者关注。然而,这一策略在实际操作中却存在诸多隐形门槛。面对自主品牌电气化、智能化技术的崛起,合资品牌市占率正不断下滑,如何在淘汰赛中幸存成为关键课题。

“一口价”策略正日益受到合资车企的青睐。

据蓝鲸汽车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超过6家合资车企推出“一口价”活动,覆盖日系、韩系、德系等品牌,如广汽丰田、东风日产、北京现代、长安马自达及南北大众等,部分车型降价幅度高达数万元。这一策略旨在取消传统价格谈判环节,实现价格透明化。

与不少新势力车企推崇的直营模式全国统一售价相似,合资品牌的“一口价”活动在实际操作中却暗藏玄机。蓝鲸汽车近日对此进行了深入调查。

隐形门槛:置换、分期或特定车型配置

在自主品牌纷纷推出“0首付”“0利息”购车方案的同时,合资品牌则掀起“一口价”热潮。然而,这一看似透明的价格策略,实则存在诸多限制条件。

本月内,已有超过三家合资品牌推出“一口价”活动。例如,广汽丰田针对锋兰达和威兰达两款SUV实施“一口价”政策,降价幅度分别达3.9万元和4.4万元。北京现代则对旗下第11代索纳塔、全新途胜L、库斯途三款车型推出“焕新一口价”,降价幅度在3万元至4.2万元之间。

然而,蓝鲸汽车在探访广州多家经销商后发现,不同品牌在落地“一口价”时方式各异,部分品牌存在隐形门槛。如北京现代的“焕新一口价”仅针对置换用户,东风日产的“一口价”则需满足置换和分期条件。

此外,大部分品牌车型的“一口价”仅为裸车价格,落地还需加上购置税、保险等费用。同时,“一口价”范围通常仅限部分车型或版本,如最低配或电动车型。

这些“一口价”活动大多限时进行,为短期优惠。如上汽大众、广汽丰田等多家车企的限时一口价活动均设定了截止日期。

尽管存在隐形门槛,但“一口价”模式近期确实吸引了不少消费者的关注。多名经销商表示,“一口价”活动对销量起到了一定带动作用。

业界认为,合资车企力推“一口价”购车模式,是市场竞争压力下的营销尝试。随着自主品牌电气化、智能化技术的崛起,合资品牌市占率正不断下滑。

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1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占率已达68.4%,较上年同期上升8个百分点。合资品牌市占率已跌破4成,逼近30%份额红线。

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曾预言,未来3-5年,合资品牌份额将从40%降至10%。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合资品牌除了革新营销模式外,还需重构技术优势、重塑品牌价值,以在淘汰赛中幸存。

(图片来源:中汽协官微)

文章来源:蓝鲸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