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量产在即,行业面临商业化挑战
AI导读:
固态电池作为下一代动力电池技术迅速崛起,预计2027年实现小批量装车应用。然而,固态电池行业仍面临关键材料、成本控制等商业化挑战,AI技术或成为加速产业化的关键。
被视为下一代动力电池技术的固态电池,正以势如破竹的势头迅速崛起,其量产装车时间渐近,成为行业焦点。
近日,在2025中国全固态电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年会暨第二届中国全固态电池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以下简称“高峰论坛”)上,与会代表认为,全固态电池已突破关键技术,正处于原型样机阶段。预计在未来两至三年,能量密度达400Wh/kg的全固态电池有望实现小批量装车应用。
业内预计,全固态电池有望在2027年迎来产业化元年。伊维经济研究院高级分析师表示,固态电池正处于技术突破期和产业化前期,预计2027年实现小批量生产,2030年逐步规模化量产。
固态电池量产临近
根据电解质的不同,动力电池可分为液态电池、半固态电池和全固态电池。目前,市场中锂电池大多为液态电池,而固态电池使用固态电解质取代传统电解液,被视为最具潜力的下一代技术。
自2024年以来,我国固态电池行业逐步由半固态向全固态技术过渡,能量密度已提升至400Wh/kg以上。业内预测,2026—2027年,全固态电池将逐步开启批量量产。
在高峰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指出,全固态电池应聚焦硫化物电解质,匹配高镍三元正极和硅碳负极,目标是能量密度400Wh/kg、循环寿命1000次以上,确保2027年轿车小批量装车。
多家车企和电池企业已公布固态电池量产及装车计划。比亚迪已启动固态电池产业化可行性验证,计划2027年示范装车,2030年大规模量产。长安、上汽、广汽、奇瑞等也分别规划了量产时间表。
海通证券认为,固态电池是锂电池未来技术高地,全球主要国家都在加快布局,固态电池技术将重塑全球电池体系。
商业化挑战依旧
尽管固态电池发展前景广阔,但现阶段仍面临诸多挑战。固态电池行业尚未形成完整产业链,在关键材料、界面接触、成本控制及安全提升等方面需突破。
宁德时代董事长曾表示,固态电池技术和制造成熟度尚处较低水平。中国科学院院士孙世刚指出,固体电解质的选择、界面问题及生产工艺复杂、成本高昂等限制了固态电池商业化。
业内认为,产品力提升和成本控制是固态电池产业化的核心。未来若实现规模化应用,固态电池成本有望与液态电池相当。
同时,AI技术或成为固态电池产业化的“加速器”,借助AI可提升研发效率,为全固态电池产业化增加可能性。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