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头部量化规模缩水,市场回暖量化私募布局策略
AI导读:
多家头部量化机构管理规模缩水,经历考验后行业加速分化。市场回暖,两市成交额回升,部分量化机构表示乐观。量化私募面临产品线困境,多策略复合驾驭高波动成为应对之道。展望2025年,量化行业将迎来进一步发展。
据记者了解,今年多家头部量化机构的管理规模出现缩水,一批中大型量化私募更是经历了规模快速回撤,但仍有部分头部机构实现逆势扩张。量化传统的产品线以指增和中性为主,在过去几年相继遭遇考验,叠加去年底净值回升后投资人选择赎回,导致不少机构规模缩水。
一路狂奔的量化行业,在经历了连续几年的超额表现不佳后,整体规模出现较大回撤,行业也在加速分化。今年多家头部量化机构的管理规模缩水,其中,磐松资产规模掉落至50亿—100亿元;量化多策略套利管理人展弘投资最新规模也掉落百亿元下方。白鹭资管因业绩表现不及预期,最新规模掉落至20亿—50亿元,退出了百亿俱乐部。不过,仍有部分头部机构实现逆势扩张,比如量派投资规模升至150亿—200亿元,宽德投资则突破400亿元规模。
业内人士估算,去年国内量化私募的规模一度高达1.2万亿元,但最低降到了7000亿元,去年10月以后逐步回升到约9000亿元,目前仍在平稳复苏。随着市场回暖,两市成交额回升至1.7万亿,部分量化机构对今年市场表示乐观,近期申购量已大于赎回量。针对量化私募规模缩水,思源量化投资总监王雄表示,过去量化产品线以指增和中性为主,面临超额难度增大等困境。多策略复合驾驭高波动成为应对之道,用高科技来投高科技,融合多策略淡化客户择时难度。
蒙玺投资指出,伴随政策利好以及市场反弹,渠道端对指增策略的热度有所增加,客户对中小规模指增以及中证A500指增更为青睐。展望2025年,量化行业将迎来进一步发展,但行业的“结构性分化”趋势会更加明显。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
(原标题:多家头部量化规模缩水,市场回暖量化私募如何布局?)
(责任编辑:126)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