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今年两会关注点有所不同,除了宏观定调和政策目标,还需关注江苏代表团审议、民企座谈会后续及产业和消费政策调整信号。江苏审议强调高质量发展和科技自立,民企座谈会推动科技创新政策转型,消费政策蓄势待发。

今年的两会,关注点可能有所不同。除了市场预期的宏观定调和政策目标,把握政策风向和市场机会的三个视角尤为关键:一是关注两会期间地方代表团,特别是江苏省代表团的审议会;二是跟踪民企座谈会后续发酵;三是观察产业和消费政策是否出现调整信号。

首要关注的是总书记在地方代表团审议中的讲话,其传达的政策脉络清晰度高,为两会后优先事项定调。与《政府工作报告》的全面部署相比,总书记的讲话更加开门见山,直击主题,不仅部署地区经济工作重点,更定调未来几年全国经济发展的方向。

近年来,总书记参加的地方代表团审议背后的政策信号非同小可。从上海到内蒙古再到江苏,这些地区在总书记关注后经济增速显著加快。核心议题也从创新转向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

重点关注江苏省。自2023年总书记成为江苏省人大代表以来,江苏省代表团审议会的价值备受瞩目。

2023年,强调高质量发展与科技自立自强。尽管扩大内需被放在首位,但江苏代表团审议会上更侧重高质量发展和AI科技。科技行情持续约一个月,但3月经济预期由强转弱,市场关注中特估和高股息。

2024年,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在经济“开门红”背景下,总书记聚焦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布局,同时警示防止泡沫化,避免单一模式。

此论调下,TMT板块表现一般,但低空经济和算力等超前布局产业上半年表现突出。

民企座谈会后政策持续发酵。科技创新政策由私营企业主导转向中央主导,将带动部委和地方响应,出台落实政策措施。民企座谈会后,中小企业信心指数等指标有望上行半年。

产业政策强化,总量政策淡化。四季度经济增速亮眼,总量政策出手必要性不高。两会重点在总书记对产业政策的部署。地方政府响应积极性高,显示地方“抓科技”浪潮,“产业大于总量”逻辑凸显。

科技备受关注,消费如何?总量政策诉求降低,但国务院会议显示消费政策已备好。未来,科技消费、新型消费将成为亮点。

风险提示:信息统计不全;政策不及预期;经济形势变化超预期。

(文章来源: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