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最高检与证监会联合打击证券违法犯罪,发布指导性案例。证券违法犯罪行为严重侵害中小投资者利益,需通过常态化重拳监管和行刑衔接制度来震慑。立体化追责体系包括行政处罚、刑事处罚和民事赔偿,旨在保护投资者权益,维护资本市场秩序。

保护投资者权益、维护金融市场秩序,必须充分发挥法律的震慑作用,尤其是行刑衔接追责效力。这一举措对于营造健康的资本市场环境至关重要。

近日,最高检与证监会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主题为依法打击证券违法犯罪,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会上发布了一系列证券犯罪的指导性案例,涵盖上市公司高管内幕交易受刑事处罚、基金经理“老鼠仓”及团伙作案操纵市场非法获利超5亿元的恶性事件。

证券违法犯罪行为是资本市场的毒瘤,严重侵害中小投资者利益。唯有通过常态化重拳监管,结合行刑衔接的震慑作用,才能为A股市场营造更为清朗的交易环境,有力保障其行稳致远。这些行为不仅打击市场信心,还直接危害到投资者的利益,破坏市场诚信基石。

交易类证券犯罪同样不容忽视。内幕交易和操纵证券市场等行为,涉嫌利用信息或资金优势“割韭菜”,违背市场“三公”原则。为了维护良好的资本市场生态,为投资者创造稳定的投资收益,监管层近年来对证券违法犯罪行为持续高压监管,处罚力度不断提升。

然而,仍有心存侥幸者试图挑战法律底线。专家指出,破局之道在于行刑衔接,即行政处罚、刑事处罚与民事赔偿相结合的立体化追责体系。这一体系不仅能提高违法成本,还能更有效地震慑证券违法犯罪行为。

在行政处罚方面,监管层对相关涉事主体及责任人开出巨额罚单,并对触及退市红线的上市公司采取强制退市措施。同时,检察机关与证券监管机构紧密协作,让涉及违法犯罪的主体承担刑事责任。在民事赔偿方面,投资者应学会运用法律武器,追究违法违规者的民事损害赔偿责任。

A股市场中小投资者占比高达96%,他们在专业投资能力和自我权益保护方面相对较弱。因此,立体化追责的行刑衔接制度对于保护中小投资者、维护市场信心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重拳打击证券违法犯罪行为,筑牢防风险藩篱,为投资者提供一个公平、公开、公正的交易环境。

中小投资者不仅是市场的主要参与者,还是市场信心高低的决定者。行刑衔接制度的实施,是对投资者最好的保护。只有投资者有信心,A股市场才能持续发展壮大。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