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汽车芯片市场低迷,中国市场成关键增长领域
AI导读:
全球汽车半导体市场低迷,但中国汽车芯片市场表现健康和稳定,吸引全球头部IDM关注。中国市场或成全球汽车芯片厂商未来破局关键,DeepSeek等大模型为本土厂商提供突围机会。
尽管AI浪潮推动了全球数据中心半导体市场蓬勃发展,但汽车和工业半导体市场需求仍显疲弱。近期,德州仪器、意法半导体、恩智浦、英飞凌等全球头部IDM(集成设备制造商)最新财报相继发布,这些公司的汽车业务均表现不佳,显示汽车半导体正陷入比预期更长的低迷期。不过,中国汽车芯片市场表现更为健康和稳定,吸引了这些厂商的更多关注。
科技部国家科技库专家周迪分析,在行业疲弱背景下,中国市场或成为全球汽车芯片厂商未来破局的关键因素。这主要得益于中国新能源汽车和智能驾驶的普及,以及政府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驾驶领域的支持政策。因此,中国市场对于全球汽车芯片厂商来说,将成为一个重要的增长领域。
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认为,虽然目前国内汽车芯片市场的国产化率仍较低,但外资芯片巨头若想持续赢得中国汽车市场,不应低估中国厂商的成长速度。外资芯片厂正加大与国内晶圆厂的合作布局。
巨头业绩两位数下滑
汽车芯片主要分为运算及控制类芯片(MCU、SoC等)、功率型芯片(MOSFET、IGBT等)、传感器类芯片(CMOS等)以及其他功能型芯片。这些芯片厂商的业务涵盖芯片设计和制造等多环节,汽车和工业半导体是主要收入来源。
2023年,全球汽车半导体市场规模增长了16.5%,达到692亿美元。英飞凌、恩智浦、意法半导体、德州仪器和瑞萨这5家头部厂商占据了全球市场的半壁江山。然而,2024年的汽车芯片市场并未明显回暖,德州仪器、恩智浦和意法半导体的净利润都出现两位数的同比降幅。
面对业绩下滑,恩智浦和意法半导体已宣布裁员计划,意在缩减成本。不过,中国市场表现相对健康,成为这些厂商的亮点。
中国市场表现健康
英飞凌2025财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公司收入同比下滑7.5%,其中汽车部门收入下滑11%。意法半导体和恩智浦的业绩也大幅下滑。然而,中国市场在四季度实现了同比增长约15%,整体市场表现健康。
北京社科院研究员王鹏指出,随着新能源汽车和智能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市场对汽车芯片需求的日益增长。同时,中国拥有完善的汽车和半导体产业链,这些大厂可以与中国本土企业开展深度合作。
未来竞争或更趋激烈
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286.6万辆,同比增长35.5%。新能源车所需的半导体用量成倍增加,对汽车智能芯片有着广泛需求。据预测,2024年中国汽车电子芯片行业市场规模将增至905.4亿元左右。
德州仪器表示,长期来看,中国市场在政策支持和技术迭代推动下,电动车销量高增长,自动驾驶技术持续渗透,将带动汽车芯片市场走出低谷。
国际芯片大厂正加大对持续成长的中国汽车芯片市场的投注,这对国内汽车芯片厂商来说,未来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Deepseek对行业影响几何?
目前,国产汽车的芯片更多依赖国外芯片厂商。但这也意味着国内厂商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政府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国内厂商正通过加强技术研发等方式,提升自身竞争力。
在一些细分芯片领域,国内厂商已取得了不俗进展。例如,东风汽车发布的DF30芯片填补了国内高端车规级MCU芯片的空白。随着DeepSeek等大模型的火爆并开源,本土厂商迎来了新的突围机会。
王鹏分析,本土厂商可以借助DeepSeek等技术提升智能驾驶系统的性能和安全性,降低研发成本和时间成本。不过,将DeepSeek等大模型与智能驾驶系统进行有效集成和应用也是本土厂商需要解决的问题。
基于DeepSeek推理模型,自动驾驶模型训练周期有望大幅缩短。在智能座舱领域,DeepSeek-R1的推出,将加快智能网联汽车业务方向的大模型的落地。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