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企业齐聚皖能,共谋虚拟电厂技术革新及智能驾驶发展
AI导读:
皖能集团牵头组建开放型能源创新联合体,推动虚拟电厂技术创新。同时,多地智能驾驶正加速落地,产业链有望受益。A股相关公司积极参与,业绩快报显示增长强劲。
【中证头条】
多家企业齐聚皖能,共谋虚拟电厂技术革新
近日,皖能集团产业研究院成功举办了虚拟电厂管控平台技术交流会,并签署了《聚合能源创新联合体(开放型)共建协议》。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安徽省能源研究院、中国电信安徽分公司、中国联通安徽省分公司、中国移动安徽公司、华为电力数字化军团及皖能电力旗下皖能能源交易公司等重量级企业和单位均积极参与。皖能集团作为牵头方,组建了开放型“聚合能源创新联合体”,通过深度融合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及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致力于推动虚拟电厂技术的创新,旨在树立智慧能源的新标杆。
点评:虚拟电厂作为能源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关键方向,此次合作不仅强化了能源、通信、科技等多产业间的合作与交流,更打破了行业壁垒,实现了产业协同效应。未来,将以虚拟电厂为核心,带动智能电网设备制造、通信设备制造、软件研发及储能设备等上下游产业的协同发展,构建完整的虚拟电厂产业链。
◆A股公司中,国电南瑞(600406)作为国家电网旗下的核心企业,积极参与了多个省级虚拟电厂示范项目。北京科锐(002350)公司的能量管理系统EMS则完美适配大量分布式发电资源聚合的虚拟电厂调度方式和策略。
【要闻精选】
○2月27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商务部将全面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稳步推进梯度开放,并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在电信、教育、文化、医疗、金融等领域推出一系列新的开放举措。
○农业农村部近日发布的《促进再生稻发展重点工作导引(2025—2030年)》提出,到2030年,全国再生稻面积将新增约1000万亩,进一步增强我国水稻生产保障能力。
○2月27日,国家能源局印发的《2025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明确了能源工作的主要目标:全国能源生产总量稳步提升,煤炭稳产增产,原油产量保持在2亿吨以上,天然气产量持续增长,油气储备规模不断扩大。全国发电总装机将达到36亿千瓦以上,新增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达2亿千瓦以上,发电量预计达到10.6万亿千瓦时左右,跨省跨区输电能力持续提升。
○2月27日,由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主办的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上,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新能源处处长邢翼腾指出,光伏制造业的内卷式竞争问题依旧严峻,国家能源局正配合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部门研究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
【产经透视】
智能驾驶加速落地,多地积极推进
----------------
近日,广州自动驾驶公司小马智行正式开通了4条自动驾驶示范运营专线,为广州市民提供往返广州白云机场和广州南站两座交通枢纽的自动驾驶服务。同时,自动驾驶企业文远知行也宣布,其量产的Robotaxi GXR车型在北京经开区核心区域,包括市内高铁站等站点,开启了纯无人规模化商业运营。
点评:2025年被视为中国自动驾驶技术迈向中高阶的关键时期。在政策的支持和智能驾驶技术的不断迭代下,智能驾驶场景正迅速从高速公路、封闭园区等特定场景拓展至城市复杂道路、乡村道路等全场景。此外,智能驾驶在商用车、物流车、公交车等领域的应用也将加速推广,产业链有望受益。相关概念股包括豪恩汽电(301488)、中科创达(300496)等。
【公司动向】
○全志科技(300458)发布业绩快报,2024年营业总收入达22.88亿元,同比增长36.7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67亿元,同比增长625.82%。业绩的增长主要得益于公司积极把握市场需求回暖的机遇,完善产品矩阵,并大力拓展车载、工业、消费等产品线业务。
○百济神州(688235)发布业绩快报,2024年实现营业总收入272.14亿元,同比增长56.2%;净利润亏损49.78亿元,同比减亏。公司预计2025年营业收入将介于352亿元至381亿元之间,主要受益于百悦泽®在美国的领先地位及在欧洲和全球其他重要市场的持续扩张。
○乐鑫科技(688018)发布业绩快报,2024年营业总收入为20.07亿元,同比增加40.04%;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3.4亿元,同比增加149.54%。
【资金观潮】
○2月27日,沪深两市主力资金净流出873.13亿元。其中,商业百货、酿酒行业和食品饮料板块资金净流入位居前三,分别净流入17.44亿元、14.09亿元和14.04亿元。个股方面,汤姆猫、东方精工和贵州茅台资金净流入额排名前三,分别为9.96亿元、6.70亿元和6.21亿元。
○中大力德(002896)2月27日股价上涨10.00%,成交额达29.12亿元。龙虎榜数据显示,深股通专用席位买入1.77亿元并卖出1.32亿元,中信证券上海凯滨路营业部买入7302.56万元并卖出4156.14万元,另有机构净买入和净卖出不同金额。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金牛座)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