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机构如何应对3月市场?科技成长成主线
AI导读:
上周以来,全球市场风险偏好下降,A股热门板块下滑。私募机构如何应对3月市场?多数私募仍保持乐观,高配科技股。科技成长方向成为今年结构性行情的主线,人工智能等投资机会受关注。
上周以来,全球市场风险偏好显著下降,A股市场中的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热门板块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面对3月的市场,私募机构如何应对?是继续坚守人工智能(AI)的热潮,还是选择谨慎,避免踏空焦虑?
2月份,Deepseek的刺激使得中国科技股大幅上涨,而美国科技股则大幅下跌。A股市场日均成交量显著放大至1.7万亿元以上,港股日均成交量也跃升至3000亿港元。从行业角度看,计算机和机械设备板块表现突出,涨幅均超过10%。
尽管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热门板块在经历了前期的快速上涨后出现回调,但多数私募机构仍保持乐观态度。即便是获利减仓,也对后市持有积极预期。
今年以来,业绩表现优异的私募机构普遍高配港股互联网股与A股科技股。数据显示,截至2月14日,百亿级私募仓位指数已连续3周上涨,整体仓位指数达到77.44%。
明世伙伴基金总经理郑晓秋表示:“我们认为,科技成长方向是今年结构性行情的主线。”目前,大部分仓位集中在科技板块,如算力、云服务、智能驾驶、卫星互联网等领域。
相聚资本研究总监余晓畅认为:“中长期看好人工智能带来的投资机会,但过程中可能会有波折。”当前,行情若要继续突破,需要更清晰的向好迹象或AI商业变现的有效落地。
源乐晟资产管理公司表示,参考美股,从2023年第一季度开始,美国几大互联网厂商(CSP)大幅增加AI方面的资本开支。同样,中国的互联网大厂也在大幅增加资本开支,提高未来收入预期,这将带来估值提升,并推动国内算力持续发展。
“从产业角度看,中国的AI发展刚刚开始,虽然股价已有较大反应,但回调是正常的。”源乐晟有关负责人表示,AI是长期的产业趋势,具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此外,多家私募机构表达了对中国资产重估的信心。致顺投资首席投资官刘宏认为,中国资产重估趋势刚刚开始,并将持续较长时间,成为资本市场全年的底层叙事。科技与非必选消费领域因其创新性突出,可能率先迎来重估。同时,把握好结构和节奏是今年资产配置的关键。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