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眼镜行业竞争加剧,头部品牌主导未来——关注智能眼镜产业链机会
AI导读:
AI眼镜行业竞争激烈,品牌方争夺技术、生态与用户心智。未来头部品牌将巩固其地位,市场回暖与技术革新推动规模增长。建议关注康耐特光学、明月镜片、博士眼镜等个股,把握智能眼镜产业链机会。
机构指出,AI眼镜行业的竞争本质在于品牌方对技术、生态与用户心智的全面争夺。品牌厂商通过定义产品、推动技术创新、整合供应链、构建生态体系与塑造行业标准,成为产业链价值分配的主导力量。未来,随着软件服务占比的不断提升与行业标准的日益固化,头部品牌将进一步强化其“中轴”地位,而缺乏自主定义能力的厂商则可能沦为产业链的边缘角色。
核心逻辑
1. 在AI智能眼镜产业链中,中游品牌方不仅是方案整合者,更是产品定义、创新驱动与生态构建的核心。它们通过技术整合、用户洞察与生态布局,牢牢占据产业链的“中轴”位置,主导价值分配。具体而言,AI眼镜品牌厂商承担定义产品形态与功能、推动技术进步、整合技术资源、制定产品质量与标准、构建软件生态、市场推广与塑造行业标准六大关键职能。
2. AI智能眼镜市场正经历回暖,技术创新依旧百花齐放。QYResearch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AI眼镜市场规模约为1.27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增至17.2亿美元,期间CAGR高达45.1%。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0-2024年全球智能眼镜市场规模CAGR为8.41%。尽管2021年全球智能眼镜市场规模达到峰值50.31亿美元后有所回落,但预计2023年起将逐渐回暖,2025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48亿美元。2025年,AI眼镜行业将迎来新品密集发布期,自研芯片成为差异化发展的关键策略。小米、百度、华为、字节、苹果、谷歌等互联网巨头均有相关产品正在研发或设计中,国内三大运营商及其他手机制造商也在积极布局。
3. 当前,AI智能眼镜行业的竞争主要集中在中游品牌与制造层面。短期内,胜负关键在于谁能更快地将AI眼镜的“工具属性”转化为“身份表达符号”,并实现从供应链到销售链路的全生态本土适配。长期来看,智能眼镜全价值链整合能力的优劣将决定竞争格局。2025-2026年将是厂商“卡位战”的关键时期,华为(技术整合+生态优势)、小米(价格优势+渠道渗透)、雷鸟创新(光学技术深度)或有望率先突围,但最终胜者需证明AI眼镜是独立的“下一代交互入口”级产品,而非手机的附庸。
4. AI眼镜作为端侧AI落地的最佳载体,尤其在Meta首款AI眼镜爆火后,其商业化进程加速。Deepseek的推出,使得优质、开源、小型化的模型能在AI眼镜等终端迅速落地,进一步推动了AI眼镜的商业化进程。
利好个股:中泰证券认为,随着更多AI智能眼镜品牌厂商的加入,AI智能眼镜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目前,AI智能眼镜已进入产品密集发布期,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赛道潜力巨大。建议关注:康耐特光学、明月镜片、博士眼镜等。
本文内容精选自以下研报:
《国泰君安:AI眼镜竞争的关键点|国君研深1°》
《华安证券:AI眼镜迎来新品潮,结合国产大模型加速落地》
《国君家电:AI眼镜从“功能探索期”迈向“规模化爆发期”,有望成为千万级交互入口》
《中泰轻纺周报:持续提示AI眼镜产业链机会》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