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海航股份因今年发生多起飞行机组原因的不安全事件,被民航局决定进行全面运行安全审计。审计分为三个阶段,涵盖综合安全、飞行运行和运行控制、适航维修、新机长资质能力评估等方面。海航方面回应称此次审计是例行的,但民航局强调将严肃处理违规违章问题。

界面新闻从多名知情人士处确认,3月10日民航局飞行标准司发布了一封等级为“特提.明电”的内部电报,电报名为《关于对海航股份开展全面运行安全审计的通知》。

通知指出,今年以来,海航股份共发生5起飞行机组原因的不安全事件,特别是3月3日B737飞机航班复飞过程中触发语音警告,暴露了公司在规章落实、生产组织、安全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此次审计由民航局安委会决定,自3月10日起至4月18日进行,分为三个阶段,由民航局审计组统筹,中南局各专业部门、海南监管局和海航共同参与。

界面新闻就此事向民航局新闻处相关负责人求证,截至发稿前未获回复。同时,界面新闻致电民航局运输飞行标准处及中南局相关负责人,但未取得联系。

知情人士透露,此次审计是民航局安委会局长专门点评布置的,极为罕见,表明民航局对被审计航司的飞行训练和安全管理存在全方位的不满。某国有大型航司机长表示,全面运行安全审计意味着民航局对被审计航司的不信任。另有民航业内人士指出,这属于专项安全审计,性质严重。

海航方面回应称,此次审计检查是例行的,并非针对海航,海航的安全运行情况一直优秀。审计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全面运行安全审计(2025年3月10日-3月29日),由中南局专题动员部署;第二阶段为公司安全管理反思、自查自纠及专业指导(2025年3月30日-4月10日),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第三阶段为总结提高(2025年4月11日-4月18日),全面总结审计成效,探索建立长效机制。

审计领导小组成员包括民航局航安办和飞标司有关处室主要负责人、中南局有关处室主要负责人。审计内容涵盖综合安全、飞行运行和运行控制、适航维修、新机长资质能力评估四个方面,特别是对2023年1月1日以来的初聘机长进行全面评估。

民航局强调,海航各单位、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反思,全面开展自查自纠。审计过程中,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对审计发现的违规违章问题“零容忍”,确保公司运行体量与安全保障能力相匹配。

这并非海航首次经历民航局安全审计。2022年8月,民航局曾对海航航空集团旗下运输航空公司进行综合安全审计。与此次审计相比,2022年的审计范围更广,涉及海航航空集团旗下13家运输航空公司,而此次仅针对海航股份。此外,两次审计的由头也不同,2022年是基于高管变动频繁和经营性压力向安全方面转移的风险,而此次则是基于今年以来的不安全事件。

海航股份,即海南航空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是破产重整后的航空主业管理平台之一,旗下拥有海南航空、长安航空、山西航空、云南祥鹏航空、乌鲁木齐航空、福州航空、广西北部湾航空等多家航空公司。近年来,民航局也对其他航司进行过安全审计,但审计持续时间和形式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