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本周二,中国资产在美股“黑色星期一”背景下跑赢全球大盘。本周三A股三大指数收盘微跌。近期多家外资投行看好中国资产。美股大跌三大原因分析:衰退预期、去通胀进程放缓、科技巨头资本开支见顶。中国资产逆势走强,后市或仍将持续。

本周二,中国资产再度跑赢全球“大盘”,在美股“黑色星期一”的冲击下,上证指数、恒生科技指数低开高走,分别收涨0.4%、1.39%,外围市场则普遍下跌。

本周三,A股三大指数收盘微跌。算力租赁、脑机接口板块表现亮眼,而能源金属、工程机械板块表现不佳。

随着Deepseek等科技成果的推出,2025年以来中美科技叙事变化备受全球市场瞩目。纳斯达克100指数年内累计下跌7.5%,美股“七姐妹”年内平均跌幅更是达到15%。相比之下,中国科技股逆势上扬,截至3月10日,恒生科技指数年内涨幅高达31.7%,阿里巴巴、小米集团年内涨幅均超过50%。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近期多家外资投行纷纷看好中国资产,花旗将美国股票评级从增持下调至中性,同时将中国股票评级上调至增持;瑞银则维持超配中国观点,预计A股市场2025年的盈利增长将好于2024年。

中国资产走强引发热议

美股遭遇“黑色星期一”,纳斯达克指数大跌4%,美股科技“七姐妹”集体受挫,苹果、英伟达均下跌近5%,特斯拉跌幅超过15%。据统计,美股“七姐妹”年内平均跌幅已达15%。

2025年以来,中国资产表现强劲。3月11日,A股和港股逆势上涨,A股市场各大指数低开高走,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均以红盘报收,恒生科技指数在大幅低开后持续走高,收盘涨1.39%。

截至3月10日,恒生科技指数年内涨幅达31.7%,中国科技“七巨头”年内平均涨幅达39%。其中,阿里巴巴、小米集团、中芯国际年内涨幅均超过50%,腾讯、比亚迪、联想年内涨幅均超过20%。

尽管MSCI中国指数在过去12个月已上涨40%,且2025年春节后港股持续走强,但最近多家外资投行依然看多中国资产。

据媒体报道,花旗将美国股票评级从增持下调至中性,同时将中国股票评级上调至增持。花旗策略师指出,“美国例外论”的中断现在变得更加明显,预计美国增长势头将低于全球其他地区。考虑到中国科技行业的实力、政府支持及低廉估值,即便大涨后,中国股市仍颇具吸引力。DeepSeek证明了中国技术处于前沿,甚至超越西方。

瑞银新兴市场及亚洲股票策略主管Sunil Tirumalai近日发表新兴市场与亚太股票策略,维持超配中国观点。他表示,2024年4月瑞银上调中国市场至超配的依据是,MSCI中国指数的企业基本面强韧,市场估值忽视了基本面的韧性,导致中国市场较新兴市场大幅折价,表明风险更偏上行。预计国内散户对股票的投资情绪将好转。

瑞银证券中国股票策略师孟磊日前发布观点称,2025年A股呈现几大新趋势。盈利增长好于2024年,预计沪深300指数盈利总增速为6%左右。此外,全国两会期间释放出明确的政策支持信号,宏观政策层面进一步降准降息,财政赤字率扩展,对股票市场有正面作用。信贷脉冲提升也对股票市场估值形成助推。

谈及DeepSeek效应,孟磊认为,各行业受益于DeepSeek模型,这对股票市场估值形成正面助推。AI赋能的发展非短期影响,未来2至3年将逐步体现盈利影响。

美股大跌三大原因分析

3月10日晚间,美股大跌引发国内机构广泛关注。

某大型券商策略首席分析师指出,美股大跌与美国自身经济状况高度相关,市场在反映美国经济衰退的可能,以及政治不确定性。

国金证券策略首席分析师张弛表示,近期美股调整的主要驱动因素有以下三点:一是“衰退预期”重新占据上风,美国经济数据走弱;二是“去通胀”进程放缓、通胀预期升温,市场定价了更为鹰派的美联储利率政策路径,对美股科技股带来杀估值压力;三是美股科技巨头资本开支处于历史高位,未来一旦见顶回落,业绩不确定性将放大。

对于“东升西落”现象,分析师认为,中国资产逆势走强的核心在于内因。一方面,DeepSeek等国内AI产业叙事惊艳全球投资者;另一方面,国内政策推动经济基本面和流动性修复。

展望后市,有券商认为,中国资产强势表现或仍将持续。广发证券策略团队指出,港股仍有潜在增量资金,但短期需警惕超买和过热风险。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