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社交平台上充斥着不少AI诊股软件和智能选股的广告,但背后存在合规隐患。投顾机构利用AI工具引流,推销高价荐股服务。此类行为可能涉及虚假宣传与误导,投资者需谨慎。

“2025年散户的第一件事就是学会AI炒股”,广州90后用AI炒股的经历令人咋舌。近日,社交平台上充斥着不少AI诊股软件和智能选股的广告,背后“金主”大多是投顾公司。然而,这些广告中讲解推荐AI金融产品的出镜人员并未标注任何资格编号,引发合规疑虑。

多位业内资深律师指出,如果广告宣传中使用无资质的出镜演员或AI数字人来提供具体的投资建议、宣传荐股工具或有荐股行为,可能涉及虚假宣传与误导、混淆视听等不合规问题。记者调查发现,这些AI诊股工具大多是用来引流,投顾机构真正的目的是推销高价荐股服务。

这些AI包装后的生意经有何猫腻?记者进行了深入调查。记者发现,这类AI诊股软件和智能选股的广告,有的宣称只需输入股票代码,即可快速获取诊股报告,领取过程无需注册和下载。然而,记者点开链接后发现,广告投放的背后“金主”大多是投顾公司,而这些广告中讲解推荐AI金融产品的出镜人员并未标注任何资格编号。

图片来源:抖音

此外,记者还从一位短视频拍摄供应商处了解到,他们拍摄了不少这类证券短视频,提供从文案脚本、演员拍摄到后期剪辑成片的“一条龙”服务。这类短视频广告存在一定的误导投资者的嫌疑,看似专业的讲解和推荐,会使消费者误认为这些非专业人士具有专业资格。

从法律视角看,不具备从业资格的人员公开评论并推荐AI诊股类软件,是否属于违规行为?多位业内资深律师表示,如果广告宣传中使用无资质的出镜演员或AI数字人来提供具体的投资建议、宣传荐股工具或有荐股行为,属于不合规情形,同时也违反广告法。

投顾机构利用AI工具背后所“运作”的生意模式,更是潜藏着不少合规风险。记者通过广告链接体验了几家AI诊股工具发现,AI诊股界面会引导投资者留下联系方式,投放该广告的投顾公司会以发送个股诊断报告为由,指定具有从业资质的员工与投资者建立起联系,进而推销高价荐股服务。

此类投顾机构共同特点是会用带有“5连阳上涨”、“不断大涨”等类似字眼的宣传喜报、老用户反馈截图,持续刺激潜在用户的购买欲望。然而,这种宣传方式存在很大合规隐患,即便是具备投顾牌照的机构,在前期宣传、客户引流和客户后期的服务过程中,从业人员也要始终坚持合规展业。

近期已有多位投资者因对上述投顾公司的荐股服务不满,在社交平台发声。机构方不能松懈自律监管,要担得住自己的资质,也对得起投资者的信任。机构方需明确风险提示,确保宣传内容有可靠数据支持,避免因不切实际的承诺引起纠纷。

(文章来源:蓝鲸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