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向资金加速流入,港股话语权争夺激烈
AI导读:
南向资金加速流入港股市场,占比大幅提升,海外资金也有增配港股动力。未来内外资对于港股话语权争夺或成为市场一大看点。据统计,南向资金净买入港股额创单月新高,内外资均有较大增配空间。
相较于2020年末,当前南向资金在港股市场的占比大幅提升。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南向资金持续加速流入,境内投资者在港股市场中的占比也将稳步提升。与此同时,海外资金同样有增配港股的动力,未来内外资对于港股话语权的争夺或将成为市场的一大看点。
◎记者王彭
春节长假后,在内外资的共同推动下,港股走出一轮强劲上涨行情。一方面,Deepseek的横空出世引发中国科技股价值重估,海外资金大量回流港股市场,积极买入阿里巴巴、腾讯控股等科技股龙头;另一方面,南向资金在2月净买入港股逾1400亿元,创下了2021年1月以来单月净买入额的最高纪录。
统计显示,与2020年末相比,当前南向资金在港股市场的占比有了显著提升。业内人士指出,随着南向资金的加速流入,内地投资者在港股市场中的占比也将持续提升。同时,海外资金也有增配港股的趋势,未来内外资对于港股话语权的争夺或将更加激烈。
南向资金占比显著提升
在港股市场,海外资金一直占据重要地位。然而,近两年来,南向资金在港股市场的话语权逐步提升。据兴业证券研报统计,截至2025年2月21日,与2020年末相比,港股通持股市值占比由4.9%提升至11.6%,而国际中介机构持股市值占比则下降2个百分点至45.6%。
天风证券近日发布的研报认为,港股能在2024年后确立整体上行的趋势,主要是因为南向资金成交额占比不断提升,为市场提供了大量流动性,并承接了外资的大部分卖盘压力。
今年以来,南向资金仍然是做多港股的重要力量之一。Choice数据显示,截至3月12日,今年以来南向资金合计净流入3425.77亿元。其中,今年2月南向资金的净买入额为1426.87亿元,创下了2021年1月以来单月净买入额的最高纪录。在近期美股下跌引发全球风险资产波动时,南向资金更是在3月10日净流入276.13亿元,创下了单日净流入额的历史新高。
内外资均有较大增配空间
展望未来,业内人士认为,内外资对港股均有较大的增配空间。随着两路资金持续流入,港股话语权之争或将成为市场的一大看点。
据兴业证券统计,当前外资持有港股规模处于2021年以来的中等水平,但对港股的持仓占比则处于历史低位。对标2021年2月和2023年1月的持股市值,外资持股市值还有1.87万亿港元和7.7万亿港元的提升空间。
内资方面,兴业证券研报显示,截至2024年末,公募基金的港股仓位为11.5%,较历史高点仍有一定提升空间。根据全持仓口径统计,主动偏股基金的港股投资市值为3675.58亿元,占全部股票投资市值的比重为11.5%。假设其港股仓位回到历史最高水平,根据截至2024年末的持股规模推算,公募基金或仍有700亿元以上的增配空间。
中信建投证券首席策略官陈果在近日发布的研报中表示,南向资金将继续成为驱动港股上涨的重要力量。他认为,内资和外资的资金成本差异为南向资金的流入提供依据。国内利率持续处于较低水平,而美国维持高利率,这导致以中债为锚的港股股债收益差很高,以美债为锚的港股股债收益差偏低。因此,内资流向港股的意愿较外资更强。考虑到美国今年大概率放缓降息节奏,预计这种现象还会持续较长一段时间。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