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港股市场表现火热,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年内分别上涨。企业赴港上市热情高涨,多个现象级IPO项目涌现。国际长线投资者回归,显示出中国境外IPO市场迎来实质性复苏,市场复苏的底层逻辑在于基本面支撑。

今年以来,港股市场表现火热,截至3月13日收盘,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年内分别上涨16.96%、28.64%。企业赴港上市热情高涨,Wind数据显示,年内港股市场共有12家公司完成IPO,同比增长71.43%,多个现象级IPO项目涌现。

高盛亚洲(除日本外)股票资本市场联席主管王亚军表示,2024年底感受到市场复苏迹象,2025年则真正感受到“风来了”。融资规模整体上升,大型IPO项目数量增长,交易热度高企,加上国际长线投资者的回归,显示出中国境外IPO市场迎来实质性复苏。

国际长线投资者重返中国资产

2024年中国境外资本市场融资额达448亿美元,较2023年增长一倍多;而截至3月13日,2025年融资额已达130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第一季度通常是融资淡季,但今年却异常繁忙,境外IPO市场迎来拐点。

港股市场大型IPO项目活跃,比亚迪完成第二大规模增发,成功募资433.83亿港元。王亚军表示,大规模项目成功发行且后市交易稳定,证明了市场的强度和韧性。

国际长线投资者参与度显著提升,回归港股市场。基石投资者中不乏欧美大型资产管理机构,这对市场复苏起到基本面支撑作用。长线投资者改变方向需长时间决策,一旦决策,买入量大且持有时间长。

除了IPO市场,国际长线投资者也回归二级市场,偏好大盘蓝筹科技股。

王亚军指出,市场复苏的底层逻辑在于基本面支撑。中国政府出台稳增长政策,恢复国际投资者信心。中国市场整体市盈率较低,投资价值大。Deepseek等事件催化市场复苏。

多家消费类企业计划赴港上市,王亚军认为,市场复苏最先启动的是消费类企业,2025年将是消费类股票大年。消费股商业模式透明,受外部因素扰动风险小,市场潜力无限。

科技股有望贡献超额收益,王亚军比喻称,消费类股票是火车头,拉动各行业启动。AI相关科技初创企业受国际资本关注,市场前景可观。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