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内地CEO对未来三年业务增长前景乐观
AI导读:
尽管当前宏观经济挑战可能会影响短期经营与预期,但72%的中国内地CEO对未来三年的业务增长前景抱有信心。这一乐观态度得益于中国及全球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预期,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激励,以及企业全球化布局的推进。同时,中国行业及企业在拥抱数字化、智能化的创新与变革中表现出色。
尽管当前宏观经济挑战可能会影响短期经营与预期,但72%的中国内地CEO对其未来三年的业务增长前景抱有信心。
在3月18日的发布会上,普华永道中国公共事务主管合伙人周星表示,《第28期全球CEO调研中国报告》(下称《报告》)显示,尽管短期挑战不容忽视,但仍有72%的中国内地CEO对未来三年的业务增长前景保持乐观,显示出他们对长期发展抱有积极预期。这种乐观态度得益于中国及全球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预期,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激励,以及企业全球化布局的推进。
随着各项宏观政策持续发力显效,中国经济也交出开年答卷。面对外部更趋复杂严峻的环境,信心比黄金贵,而全球企业高管的预期也是行业转型和政策落地的重要参考。
信心背后
根据国家统计局3月17日发布的数据,今年1~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0%,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4.1%,分别比上年全年加快0.1、0.5、0.9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同比持平,结束了此前连续5个月的负增长。这些数据进一步增强了CEO们的信心。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同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1~2月份,国民经济延续向新向好态势,发展质量稳步提高。但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有效需求不足,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基础还不稳固。
《报告》还显示,来自中国内地(72%)、中国香港(81%)和全球(53%)的CEO对公司未来三年的业务增长持乐观态度。同时,中国CEO对宏观经济波动和通货膨胀的担忧与全球CEO相似,但地缘政治紧张和供应链问题使中国CEO的敏感性更高。
关于中国企业未来12个月里在全球范围内主要投资的市场,美国仍是中国内地CEO支出比例最大的目的地,其次是中国香港、英国、新加坡和德国。
周星提出,中国正成为全球创新策源地,吸引全球顶尖跨国企业将中国作为前沿研发的核心阵地。预计随着去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的一揽子增量政策持续落地实施,中国市场仍将充满吸引力。
自去年年底以来,多家跨国企业宣布持续加码布局中国,如法国医药巨头赛诺菲、日本丰田汽车和德国光电行业巨头蔡司等。
帝斯曼-芬美意中国区总裁周涛近日表示,2025年计划继续追加在华投资,以进一步满足中国客户和消费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
世索科投资有限公司也被认定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计划在中国市场进行长期建设、行业低碳赋能和企业创新支持。
企业重塑加速
中国行业及企业在拥抱数字化、智能化的创新与变革中表现出色,为中国市场增添了关键的“新质吸引力”。
普华永道中国市场主管合伙人王崧认为,在新质生产力的推动下,中国在生产要素提升、商业模式转型和产业链智能重塑方面均表现出区别于传统工业化国家的商业进化路径。
《报告》显示,中国内地CEO对企业的长期生存能力越来越有信心,这与他们对中国中期至长期营商环境的信心不断增强一致。电动汽车、AI模型、机器人和先进制造等战略新兴产业表现尤为突出。
多数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的CEO都坚定地致力于加速企业重塑,包括投资生成式AI、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机遇和威胁,以及重塑其运营和商业模式等。
埃森哲的最新调研显示,87%的受访中国企业计划今年加大AI领域投资,为2025年的快速变化做好准备。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的CEO对将AI融入其核心流程表现出了较高的信任度。
随着大部分受访中企开始加大AI领域的投入,越来越多的中企在应用自动化技术的道路上取得了明显进步。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