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深圳创新生态蓬勃发展,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强化,比亚迪发布最新充电技术,众多独角兽企业上市。深圳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开放共享营造创新环境,设立人工智能产业基金,推介重大项目,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创新不再是一场“龙争虎斗”,而是一个生态系统的自然呼吸。

在深圳,众多科创团队和企业如同热带雨林中的生灵,互相紧密交织,在得天独厚的水、光、热环境中蓬勃生长,成为拥有旺盛活力的创新源泉。

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强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深圳正以制度创新突破要素边界,政府与企业协同,为高质量发展注入生生不息的“源头活水”。

百花齐放凸显深圳创新本色。

“充电5分钟,续航400公里”——比亚迪发布的最新技术,再次刷新了电动汽车的充电速度。

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表示,决心让电动汽车的充电时间与燃油车加油时间相当,并计划在国内建设4000多个“兆瓦闪充站”。

深圳企业始终保持探索未知技术边界的热情和勇气,90%以上的创新型企业、研发机构、研发人员、研发资金及发明专利均源自本土企业。

近年来,一批深圳“独角兽”企业纷纷上市,涵盖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AI制药、协作机器人等领域。

深圳不仅有华为、比亚迪、腾讯这样的“乔木”,也有大疆、优必选等高成长性“灌木”,更有众多充满韧性的创新企业。

互促双强,深圳培育创新动能。

在深圳,创新想法转化为现实的速度惊人。对合成生物企业而言,从研发到产业化的距离可能仅是两层楼。

深圳柏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利用贻贝粘蛋白提取的医用活性材料,未来在医学、医美领域前景广阔。其创始人钟超,同时也是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科研与产业在这里无缝衔接。

深圳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迈向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开放共享,深圳营造创新环境。

全国首个“空地协同”智慧物流运营中心近日在深圳启用,无人机与传统物流结合,为智慧城市提供综合服务。

深圳作为“创新之城”,将整座城市作为新技术新产品的试验场,深入开展新场景大规模示范应用,累计发布近200个“城市+AI”应用场景。

深圳将积极推进全时全域全行业应用场景开放,特别是在人工智能和人形机器人领域,推动更多试点应用。

新政策、新目标助力深圳创新征程。设立100亿元人工智能产业基金、打造60个以上应用场景、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规模超千亿……深圳密集发布政策,设定产业发展目标。

深圳将继续加大向民间资本推介重大项目力度,今年将在能源、交通、水利等领域推介超2000亿元重大项目。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