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擎天柱已在弗里蒙特工厂完成制造,计划今年试生产,目标今年生产5000台,2026年目标产量达5万台。此外,马斯克还计划让擎天柱搭载SpaceX火箭前往火星。国信证券认为人形机器人产业有望加速落地。

  在今日的特斯拉一季度全体会议上,马斯克透露,人形机器人擎天柱(Optimus)已在弗里蒙特工厂的试产线上完成制造,并计划于今年正式进入试生产阶段。这一消息标志着特斯拉在机器人领域的进一步布局。

  特斯拉今年的目标是生产5000台Optimus,且目前订购的零部件数量足以支撑生产10000-12000台,而到2026年,特斯拉计划生产50000台Optimus。这一产能目标较1月份在CES展会上透露的信息更为明确。

  马斯克在CES展会上曾表示,特斯拉计划在2025年生产数千台人形机器人Optimus,并在工厂内进行初期测试。他进一步展望,如果一切顺利,2026年的产量将提高至2025年的10倍,即大约5万-10万台,而后年将进一步增至50万台起。此次会议上的数据透露,无疑为这一宏伟目标增添了更多细节。

  “人形机器人将是有史以来最具影响力的产品之一,几乎每个人都会想要拥有一个这样的机器人。”马斯克表示,“除非有人掌握了比我们更先进的技术,否则我敢说我们拥有世界上最先进、最精细的机器人,其手部拥有22个自由度,看起来就像人类的手一样灵活。”

  在量产尚未全面铺开之际,马斯克已经开始设想擎天柱的更多应用场景,除了“进厂打工”,他还计划让擎天柱“上天”。据透露,SpaceX的重型运载火箭“星舰”(Starship)将于2026年底搭载特斯拉的人形机器人Optimus前往火星。这一计划如果成功实施,将为载人火星任务铺平道路,尽管载人任务可能要到2031年才能实现。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马斯克在1月份所描绘的美好蓝图似乎并未完全如愿以偿。他曾表示将在未来几周内更新Optimus,并透露进展非常顺利,但截至目前,尚未有更多具体进展公布。

  国信证券在3月15日的报告中指出,特斯拉人形机器人Optimus的量产节奏逐渐清晰,加之海内外相关巨头的持续布局(如Figure、英伟达华为、宇树、智元等),人形机器人产业有望加速落地。2025年有望成为行业爆发的起点,人形机器人的发展将为产业升级带来巨大机遇。

(文章来源:科创板日报)